法華宣流
-
《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究竟佛慧 通屬三乘
20190915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737集 繪圖/黃逸樵 佛陀大覺悟宇宙之真諦,不離四諦十二緣六度法,不分大小乘入佛門必學。大小乾坤四大不調造災。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
-
《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心月明淨 趣向佛慧
20190914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736集 繪圖/黃逸樵 諸佛平等大智慧,是即宇宙大覺者,得無上正等菩提。 〈方便品〉:如來所以出,為說佛慧故。 佛陀從懵懂少年,看見人間疾苦,想要尋「道」。這...
-
《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四聖諦法 證聲聞果
20190912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735集 繪圖/黃逸樵 佛說四聖諦法,教小乘人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證悟聲聞四果。 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誰讓我們歡喜,誰做的事情讓我們不滿意?要培養「看開放下...
-
《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智慧實踐 行德圓滿
20190911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734集 繪圖/黃逸樵 明者智慧,淨澈無染;行者實踐,知識力行;足者圓滿,十德號足。明行足是智慧實踐,達到圓滿,行德圓滿。 大乾坤已經不調和了,唯有人人用心虔...
-
《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諦理為本 俗事為跡
20190910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733集 繪圖/黃逸樵 真諦之理為本,出生一切諸法,俗諦之事為跡。此跡雖名為事,乃理中所具之事,故亦名理事本跡。 人間苦難偏多,苦在不調和;「不調和」不過幾個...
-
《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五種法師 弘通法華
20190909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732集 繪圖/黃逸樵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品之名。明五種之法師,修持道力增逸,得六根清淨功德,故名法師功德品。 佛陀為了關懷人類,發現大自然法則;有形的地球...
-
《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於法無畏 得大勢力
20190908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731集 繪圖/黃逸樵 法師持經受用,讀誦修持,分別功德如實修行,能得六根清淨功德,於是法師功德品釋明。 時光易逝,在分秒中普天之下每個地方都受到四大不調而不...
-
《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違緣逆增 益堅道心
20190907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730集 繪圖/黃逸樵 莫忘那過、現、未來。宗教有何分別?大同小異——心大則同,心小則異。 順逆善惡使人道心愈益堅固,遇違逆增上緣勝於順緣善友,故修道者當視違...
-
《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聞法受教 持行不退
20190906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729集 繪圖/黃逸樵 佛陀乘因運緣示生人間,現相法則隨群入眾教授,說世間四諦法苦集滅道,聞法受教恆心持行不退。 此〈常不輕菩薩品〉,大意為表達修行過程,逆增...
-
《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淨心修習 菩薩六行
20190905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728集 繪圖/黃逸樵 淨心修習菩薩六行,無有疲倦是大精進。隨順眾生心性逗教,說種種法令得受益,是為方便善巧大法。 用心就是精進。時間易逝,菩薩修行一定不要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