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0證嚴上人講演《法華經》/大愛臺《靜思妙蓮華》1804集
繪圖/黃逸樵
指授受曰示,
教詔為宣教,
令眾得法益,
得法大歡喜。
當知佛宏恩,
無以言回報,
唯宣大法,續佛慧命,
方稱名為報佛恩也。
感佛宏恩,
育佛慧命。
佛法在人間,佛陀的一大事因緣,來人間教導我們向菩薩道精進。
「指授受曰示」,佛陀在人間教授佛法,我們要虛心將它接受過來,有教、有受。佛陀教授,我們接受入心來;授、受,皆要用心。
「教詔為宣教」。佛陀一輩子講經,說法四十二年後開始講演《法華經》。到了這個時間,佛陀在接近八十歲時,這部《法華經》已經講完了。我們已經來到第二十二品了。佛陀已經在付囑、交代我們了。過去的法要好好地接受,不斷延續到後代。「教詔為宣教」,希望我們將佛所說法承接下來,繼續宣說下去。這是佛陀心心念念最期待的,我們要很用心體會佛的心懷。
「令眾得法益」,佛陀傳法給弟子,弟子受益;佛陀一直交代:你們要再將法傳給後代。佛如是交代,我們現在才能接受同樣的法。所以,兩千五百多年後的現在,我們聽法,同樣得到法益。
我們能夠安靜聽法,內心要很感恩、很歡喜,「得法大歡喜」。「當知佛宏恩」,佛陀教育我們,讓我們能夠了解開闊的道理,自然生活安和樂利,好人就偏多了。佛陀的宏恩也教育我們,不分宗教,我們都能夠去做幫助人的人,這是多麼有福報的事啊!
「當知佛宏恩,無以言回報」,我們要如何報佛恩,要拿什麼來報佛恩呢?唯有身體力行佛陀的教育在人間。佛陀要我們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我們有做了嗎?佛陀又教育我們「四無量心」,這個的心無量開闊了沒?我們要問自己,若有受教,就是報佛恩;否則沒有受教,佛也會很擔憂啊!
「唯宣大法,續佛慧命」。我們要立定決心,宣揚佛陀的教法;還要堅定立志,續佛慧命,「方稱名為報佛恩也」。所以「感佛宏恩,育佛慧命」,佛是大慈悲佛,也是眾生的大導師,佛陀培育我們慧命,我們要用感恩心接受佛陀的大教,還要身體力行,用心走過來。
這部《法華經》因為很深、很長,有部分眾生不信受。假使有人不信受這部經,因為他的根機、緣還很淺,根機又還未到,當然也就無法「如教領受者」。
即便無法接受《法華經》的人,我們也不可放棄,還要用其他方便的淺教或者深教;譬如阿含說因緣果報故事,接引他入佛門來;多了解因緣果報可怕,懂得不要造惡,還要多行善,這也是一種教育。
《法華經》,循循善誘,涵蓋的面向很廣,其中也有譬喻,最著名的是「法華七喻」。〈譬喻品〉聽來好像在說故事,其中涵義也很深,就要用很長的時間為大家解釋、分享。倘若經文還是不懂,或者與這部經無緣聽不進去,就輔導他讀其他經典。這是佛陀的方便教法,佛法鋪地蓋天,隨時都有法可度眾生。只要我們肯用心,無處不是佛法,無時不是真理。
我們做佛想要做的事,走佛所走的路,叫做學佛。我們誓願度眾生,就是順佛的意。「是報佛恩」佛陀這樣引領、教導我們,因為這是佛的本願,弟子也要懷抱與佛同樣的願,這就是報佛恩。
傳法只要發一個心,法永遠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開道、鋪路,更要如經修行,做就對了。
(整理/釋德清、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