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專欄


  • 【飲一杯智慧水】錢財之爭

    整理.釋德懋 靜思精舍是全球慈濟人心靈的故鄉,五十年來,生活用度不僅沒有一分一毫來自慈濟會員的捐款,反而提供飲食、住宿接待全球慈濟人。(攝影/游濬紘) 一對同甘共苦二、三十年的夫妻,共同積攢了一千多萬的積蓄...

  • 【精舍即景】禪悅中

    文.釋德應 | 圖.翁培玲 棕橘靈性拿鐵貓, 沉浸精舍梵唄聲; 聞法淡定任蚊歇, 你我禪悅唯自知!

  • 【法在日常】在有限人生 儲存無量智慧

    文‧釋德澡 二〇一八年元月,證嚴上人首次提出「壽量寶藏」的概念,鼓勵志工不要感嘆自己老了,要自我祝福,善用累積的經歷,回歸初心再出發,在有限人生中儲存無量智慧,把握生命,增長慧命! 慈濟電子書的開機畫面...

  • 【法在日常】隨順如月有盈缺

    文.釋德澡 勤勞作務,體悟「挑柴運水無不是禪」的心境風光,專注於當下。妙法就在日常生活中。 鈴鼓的敲擊需深沉有力,才能迴盪於主堂的大空間中並產生共鳴。(攝影/鄭素月) 鈴鼓,也就是寶鐘鼓,為佛教道場的法器,由...

  • 【法在日常】淨源頭,念物艱

    文.釋德澡 粒米杯湯、洗碗挑菜,生活清淨在源頭;存好心,發好願,做好事,意念清淨在源頭。心淨、事淨、物淨,則人和、事和、理和。 清淨意念的實踐,將八識田的好因好念種子帶入來生,化為智慧的果實。(攝影/魏國...

  • 【法在日常】恆念無常──妙法為藥 懺悔洗心

    文.釋德澡 ◎業力相牽,因緣果報 生命中的因緣果報,無論時空遠近,業力如山影般潛藏,終有一日會現前。(攝影/黃筱哲) 《慈悲三昧水懺》中提到,懺悔業障第一要「觀於因緣」,第二要「觀於果報」。經云:「不思議業力...

  • 【聞思修】心的清涼地

    文.劉欣盈(懿紹) 地瓜葉經豔陽曝晒而變得垂頭喪氣,在得到水分的滋潤後,頓時恢復了生機。(攝影/劉欣盈) 出坡挑菜時,常聽到師父吩咐大家留下地瓜梗,以便用來種植。我一直想親自看看師父的菜園,難得某天跟師父一...

  • 【法在日常】恆念無常──被匡列的日子

    文.釋德澡 ◎上人情何以堪 入群處眾,是修行的本分事;按時到齋堂用餐,是規矩,也是守戒的表現。(攝影/李許心悅) 入群處眾,是修行的本分事,準時到齋堂用餐,是規矩,也是守戒。 隨著疫情日益嚴峻,從四月二十一日...

  • 一切唯心造

    分享.釋德淨|整理.編輯組 「心」,究竟如何運作並推動萬事萬物的輪迴呢?我先和大家分享玄奘大師西行取經的故事。 根據資料記載,玄奘大師在唐朝已是名高僧,但心中因一件事產生了疑惑,於是決定西行取經。經典上...

  • 淺談《解惑》十書

    分享.釋德淨|整理.編輯組 這幾年編輯和整理《解惑》這十本書,有些小小的心得想與大家分享。 《解惑》前面四本書的內容都與個人生命息息相關,收錄的都是會員、訪客和師兄師姊與上人的對答或請示。 《解惑──證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