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桂花園的故事

0觀看次
A- A+

分享.釋德慶|整理.楊玉秀、賴秀緞、編輯組

靜思精舍藏著一片幽靜的桂花園,連許多常住師父和菩薩們都還不知道呢!(圖片來源:擷取自釋德慶簡報)

有一天,我經過廊道,有位師父說,「你每天一大早就出門,去哪裡啊?」

「去桂花園!」

「我從來沒有聽過你分享桂花園的事情。」

不光是常住師父沒聽過,可能很多菩薩都還不知道精舍有個桂花園哦!

生命的足跡,桂花園緣起

桂花園源於德唅師父希望製作桂花烏龍茶與桂花蜜。因採集不足,便向常住申請種植桂花林,成就這片芳香滿溢的園地。(圖片來源:擷取自釋德慶簡報)

在翻閱桂花園的資料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張記錄幸福付出的照片,與動人的美好足跡。桂花園緣起於協力食品廠的德唅師父希望製作桂花烏龍茶,同時和師父也會用來釀製桂花蜜。起初,師父在精舍周邊的桂花樹採集桂花,但採得的數量與實際需求相去甚多,於是便向常住申請種植一片桂花林。

2018年年底,幾位師父共同種下了近八百棵桂花樹,但剛種下時,並非每棵都能存活。一開始有位師父實施自然農法,讓雜草自由生長,待草長得很高才清除。結果雜草攀爬纏繞,藤蔓覆蓋桂花樹,導致桂花雖有水分,卻無法照曬陽光而枯萎。隨後,我們陸續進行補種,讓桂花園逐漸茁壯。

因此,桂花園裡可以看到許多不同品種的桂花樹,包括四季桂、黃金桂等。為了充分利用空地,師父們還種植了甜桔、榴槤和巴西櫻桃樹,讓桂花園不僅充滿花香,還有果樹及藥草。

桂花園內花香四溢,師父們利用空地種植果樹與藥草,打造出花果共生的豐饒園地。(圖片來源:擷取自釋德慶簡報)

與菩薩同行,打造桂花園

由於桂花園是食品廠所需,常住便讓我們來承擔。我從2019年底開始接手這片四分地大小的桂花園,每天就像勤勞的小螞蟻,從一旁清澈的水圳裡提水,再一棵一棵地澆灌。

後來,我發現草長得很快,管理起來非常耗時。這時,臺中的菩薩建議:「不讓它長草,中間就給它鋪抑草席蓋草,拔草的人力就可減少。」這確實是個好方法,但當時我只有一個人,也沒有向常住申請人力,於是決定自力更生。

德慶師父自2019年底接手桂花園,每天從水圳提水,一棵一棵細心澆灌。(圖片來源:釋德庭提供)

有一天,來香師姊和高雄的美珍師姊來到協力廠,想看看有沒有什麼工作可以付出。我一看到她們,彷彿看到了希望。「菩薩,菩薩!跟我到桂花園,這裡很需要人。」她們看著桂花園說:「這片田園怎麼這樣?樹都沒有生氣......」但她們沒有退縮,反而立刻開始投入。

我們發現抑草席鋪設後,土壤失去了透氣性,裡面藏了許多昆蟲,便決定將它翻開整理。同時,桂花樹剛種下時葉子不多,嫩葉經常遭昆蟲啃食,一位師姊說:「要趕快把蟲繭剪掉,要不然葉子都沒有行光合作用。」結果,我們修剪過度,葉子幾乎被剪到光禿禿的。

由於抑草席影響土壤透氣性,且藏有許多昆蟲,因此決定將其翻開整理,讓土壤恢復生機。(圖片來源:擷取自釋德慶簡報)

那時我心裡不禁想,這些樹到底能不能存活?很感恩後山圓夢民宿的朱師兄伸出援手,他是空軍機師退休,非常的發心。而他種的桂花樹非常漂亮,每天經過桂花園時都會關心我,並建議:「師父,您這個要用稻殼不斷不斷地鋪,它可以抑制草的快速生長。」但曾經採用自然農法的師父卻認為,這樣做會悶壞土壤,影響桂花的生長。

面對不同的建議,我思考著到底要怎麼做,才是最適合的方法?既然朱師兄照顧的桂花樹長得那麼漂亮,我便照著他的方式去做。早期都是他幫我載送稻殼過來,我則一車一車地鋪,從園地的前面到後面,來回兩百公尺。果不其然,草的生長速度受到抑制,照顧起來輕鬆許多,也成就了這片桂花園。

德慶師父改以稻殼鋪設,成功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照顧的負擔,讓桂花園更加蓬勃茂盛。(圖片來源:擷取自釋德慶簡報)

放下與成就,桂花園的心靈成長

桂花園的日常維護十分重要,師姊們負責修剪桂花樹枝,師父則協助將修剪下來的枝葉輾碎。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使用一台臺中菩薩捐贈的碎木機「鐵雄」,將這些輾碎的枝葉回歸大地。桂花園秉持友善農耕的理念,將無用化為大用,以碾碎的樹枝鋪在地面,抑制草的快速生長。

感恩桂花園的護法金剛,他們身段之柔軟,甘願做歡喜受,付出無所求,還時常表達感恩。剛開始,鋪粗糠都是我自己來,他們總是說:「師父,我來幫您。」當時,我認為他們可能沒辦法照著我的方式做,心裡有些不放心而拒絕,但最主要是因為自己的見濁,覺得只有自己做才能做到最好。可是,他們不斷地說:「師父,我看您那麼累,我們來幫您;而且我們這段時間來,全天都在這裡。」這時我才放下自己的執見。

桂花園的護法金剛甘願做歡喜受,總會主動協助至各地載運粗糠。(圖片來源:擷取自釋德慶簡報)

當我放下後,發現他們做得比我更好。如果粗糠用完了,他們會主動說:「師父,您幫我們借車,我們到農會或者大愛農場碾米廠載粗糠。」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放下能帶來輕安自在。後來,我對志工們的付出變得非常放心,但我仍會去了解桂花園的情況。

我時常說,如果每天都來桂花園農禪,會感受到什麼樣的境界呢?就像《阿彌陀經》中描述的極樂境界,我們不斷地用稻殼黃金鋪地,又常常能聽到各種奇妙雜色之鳥的和雅音,猶如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和八聖道分。每當雨過天青,天空會出現一道彩虹,色彩斑斕,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農禪生活的境界宛如清涼地,甚至體會到法雲地般的法喜。

雨過天青,彩虹橫掛天空,色彩斑斕,農禪生活的境界宛如清涼地,甚至體會到法雲地般的法喜。(攝影:蕭惠如)

友善農耕,靜思農禪

感恩這一群志工菩薩成就,有些人每個月都固定來桂花園噴灑辣椒水,提供植物養分,是自然農法的一部分。鋪設的稻殼除了抑制草的快速生長外,還會分解轉化為肥料,融入土壤之中。現在,桂花園裡已有一千多棵桂花樹,其中有二百棵是從協力廠廠區移栽過來的,還有原本位於廠區公廁的三棵葫蘆竹盆栽,也被移植到桂花園中。

這一片的桂花樹林孕育了豐富的生態,常常會發現裡面藏了一窩小鳥;近年,由於桂花園旁開始有了黃豆園,所以我時常會接到「客訴」:「您的小鳥會來吃我的豆苗!」除了過境的候鳥和可愛的麻雀,當園子裡的仙草開花時,也常吸引大量的蜜蜂。因為果樹需要靠蜜蜂傳播花粉,這些仙草因此都捨不得採收,希望能讓蜜蜂有足夠的時間採集花蜜。

桂花樹林孕育豐富生態,時常能發現樹間藏著一窩窩可愛的小鳥,為園地增添生機。(圖片來源:擷取自釋德慶簡報)

桂花園的體驗,讓我深刻感受到「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與「敬天愛地聚福緣」的意涵。最重要的是,要實踐友善農耕、貼近大地、愛護大地。在這片生態豐富的土地上,無論是人、事、物,都是以感恩、尊重、愛互相成就的。

在這裡,我和菩薩們可以一起轉識成智。「成所作智」,首先要做這件事,就必須具備「妙觀察智」,觀察如何做。接著要「平等性智」,這樣才能達到「大圓鏡智」,進而體驗到如阿彌陀極樂世界般的美好境界。這一切都是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和合,才能成就這一畝大良福田。

桂花園裡的開心果——毛小孩斑斑。每當志工回來時,斑斑總是熱情地迎接,讓人感受回到心靈故鄉的溫暖。(影片提供:釋德慶)

(整理自2024年11月22日志工早會分享)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