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日常】承擔,一個都不能少

0觀看次
A- A+

文.釋德澡

躬逢大法會

2023年10月21日,常住師父一行四十九人整齊列隊,滿懷歡喜地前往臺北小巨蛋。(攝影:黃思佳)

「《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是一場大法會,希望人人都可以去感受。」約二個月前,上人便交代常住眾不要錯過這殊勝因緣。

今天(10月21日)大清晨五點,德和師父等常住師父一行四十九人,大家整齊列隊,以虔誠心在大殿前向佛菩薩告假,以歡喜心往臺北小巨蛋出發。

德晗師父是我們這一隊的班長,還有德偌師父等四位小組長,在多日前已分好組別,為大家打點多樣東西,以備不時之需。晗師父行前叮嚀:「可愛的排前面,依組別分成二列,人人的手提包放在外側,以展現我們的家風與人文之美。」他觀前顧後,希望大家快樂出門,歡喜平安回家。

臺北小巨蛋《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場面莊嚴震撼,萬人齊聚,座無虛席,共同成就一場殊勝的大法會。(攝影:黃思佳)

大家一路馬不停蹄,在演繹前十多分鐘到達現場,迅速依事前分配好的位置坐定。我生平第一次被眼前的大場面震撼,全場座無虛席,真是一場萬人的大法會。

當《爐香讚》的磅礡、悠揚之聲一起,我的眼眶溼潤,晗師父也說:「當聽到大師兄(德慈師父)的聲音,我的眼淚就狂奔,不能自己。」而〈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我的心有無比的震動與莫名的感動,哭了一回,覺得自己何其有幸,得人身、聞佛法,期許自己顧好一念真心,堅定道心,當佛陀的傳法人,當上人的弘法人,以誠心、用心受持佛教正法,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

優人神鼓黃誌群老師(右前)飾演佛陀,帶領弟子禮頌《爐香讚》。(攝影:王賢煌)

微光成炬

透過唐美雲歌仔戲團、優人神鼓及一千六百位入經藏菩薩的入法演繹,讓自己更深入了解慈濟所走過的足跡與自己來不及參加的慈濟事,也讓普羅大眾知道,慈濟的大愛不分國籍、宗教、種族、膚色,「只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上人說:「睜開眼睛,我看到的是人間;閉上眼睛,我看的是地獄。菩薩道的盡頭,是無窮無盡的苦難。」上人所踏的每一個腳步,走過的每一個足跡,譜寫的每一段歷史,都是血淚的見證。箇中滋味,只有上人最能體會當中的心酸與難行能行,沒有人可訴苦,為了苦難眾生只能往前行,沒有退路。為了幫助苦難眾生出離痛苦,得到幸福,慈濟之初,孤單的上人全包攬在自己身上,腳步沒有一刻停息。

唐美雲歌仔戲劇團演繹《佛陀的一生》,唐美雲師姊(左)飾演悉達多太子決意離家尋求解脫之道。(攝影:王賢煌)

當優人神鼓黃誌群老師拉著一條又重又長又粗的繩子出場,每跨一步,是這麼艱難;每踏一步,是如此坎坷。看到這樣的畫面,不捨的心情再度湧上心頭,眼淚直流。一人拉著「又重又長又粗的繩子」,代表上人當時一個人孤單的身影,小小的微光,希望照亮臺灣東部醫療缺乏的暗角,並扛起救拔貧病相依的無數生命。舉步維艱中,諸多困難中,咬牙含淚中,上人仍然往前邁進,從不退卻。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願心,讓社會更多善心人士了解、感動而化為行動,人人「我願意」,便追隨上人而成為慈濟志工。那條又重又長又粗的繩子,終於有越來越多的人一起來拉、一起承擔、一起努力,為上人分憂解勞,共同為「度眾生、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的目標而邁進。

優人神鼓黃誌群老師拉著大繩,演繹教化眾生的艱辛。(攝影:童安慶)

在佛教歷史的長河中,慈濟至今五十八年的歷史,似乎是微不足道;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為人間的心念,人道關懷救援一百二十八個國家地區,讓數以千萬計的人離苦得樂。這在佛教史上史無前例,也是一大奇蹟,更是佛教歷史的光輝與見證。

承擔,我願意

早期花蓮慈院建院伊始,一次陳燦暉教授與聖嚴法師對話時談到,「證嚴法師身體不好,可惜他才一個人而已,若他不在了,不知怎麼辦?」聖嚴法師回答:「一位證嚴法師不在,假使有五十位聽得進去他的話,心、志與他貼近,這樣五十位來當一位證嚴法師的心願,也是做得起來。」

上人感恩大家的陪伴與成就,強調「慧命永續」在於將師父的慧命融入眾人生命中,共同延續慈濟的大愛。(攝影:李彥緰)

「有你、有他、有我,才能成就這一分緣。你們珍惜我,我更珍惜大家。」上人曾說,若沒有大家,慈濟就做不起來,「你們是群眾,我才是很小的一點。師父的慧命,就是融為大家的生命中,叫做『慧命永續』。」

上人已是八十七歲的長者,天天還是抽命、拖命為苦難眾生奔走不息、為弟子慧命殷殷說法,「只要有一口氣,我還是要努力,要再努力。師父會盡心力,即使一點點我也要把它擠出來,因為你們的精進,我哪能不盡一分心力。」上人總是想到芸芸眾生,從來沒有自己。

燭火微光,象徵上人不懈的努力與奉獻,為眾生不息付出。 (攝影:陳玉萍)

「我還是要努力,要再努力」,上人以皮為紙、抽骨為筆、以血為墨來回報弟子,靜思弟子更要用心湧泉以報。〈隨喜功德品〉中,募人人一念心,自己聽,還要勸人聽;自己做,還要勸人做,輾轉相教、相傳,我們要將佛法精神紮紮實實地傳到第五十代,沒有走樣,生生不息。

上人曾說,這個時代一個「證嚴」,其實是有無量數的「證嚴」。只要靜思弟子努力學習上人「德無缺,愛無量,念無失」的精神,內修外行,將上人的心念視為自己的心念,誓願成為上人的影子,人人都可以成為上人的「五十分之一分身」。

慈濟人推動骨髓捐贈,演繹志工大聲說出「我願意」,上人的願就是靜思弟子的願。法的承擔,你、我、他一個都不能少,人人都是上人的「五十分之一分身」。(攝影:朱立葦)

每場經藏演繹都是大法會,大虔誠;大動員,大承擔;大因緣,大和合;大願意,大教育。一場又一場的萬人大法會,一直延展,你、他、我都是「五十分之一分身」,分身無痕,而匯流成上人的無量分身,分身無量。

「我願意」,人人懂上人心,人人聽上人說大法,就懂得上人慈悲濟世之心。佛法一脈相承,頂戴上人的靜思法髓,就是頂戴佛陀的法身慧命。《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精髓,「《無量義經》人人非讀不可」,要與上人貼心,就要用心深入法華無量義,說法華、傳法華,延續法華命脈,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

「只要法在人間,就是我已經永住。」上人的願就是靜思弟子的願。法的承擔,你、我、他一個都不能少,人人都是上人的「五十分之一分身」,捨我其誰!

(成稿於2023年10月21日)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