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裡行間
-
「三醉芙蓉」
圖文/魏玉縣 清晨的山芙蓉,像朵白色牡丹花;皺皺的花瓣,又似美勞課用的皺紋紙。 小時候,家裡養了水牛,不上學時,一早就要牽著牛到烏溪吃草。上學的日子,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要再去把爸爸拴在溪邊吃草的牛帶回...
-
查某人的歌
撰文/張翎慧(彰化) 女人的堅毅認命,一如那堅韌的菅芒花,儘管風的力道再強,依舊用她最美的姿態搖曳著。(圖片來源:iStock) 生命的悲歌,從來沒有停止...... 這是一個只有黑白電視機的年代,沒有技能,也沒有學識背景的...
-
一份特殊的試題
撰文/寧蓉(明靜) 圖片來源:freepik 9月3日,一個晴朗無雨的午後,六十一位慈濟大學醫學系五年級學生,完成長達五年的基礎知識課程後,專程前來靜思精舍接受證嚴上人授袍與祝福。 莊嚴的主堂中,醫學生們在校長、老師...
-
白雲自去來 夙願在人間--緬懷信義區白素雲師姊
撰文/明萌(台北) 信義區慈濟志工舉辦孝親感恩茶會,白素雲師姊(慈茵,左)歡喜引導環保志工參加茶會活動。(2016/05/14攝影/曾玉麟) 我是一片雲,天空是我家,朝迎旭日升,暮送夕陽下,我是一片雲,自在又瀟灑,身隨魂夢飛,...
-
過日子卡要緊啦
圖文/靜 淇 歲月斑駁的三合院依舊,唯熟悉的臉孔逐漸看不到了,頗能體會「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失落與傷感。 中秋連假回台南後壁「菁寮」的老家,年近九旬的三叔和四姑,是先父九個兄弟姊妹中目前尚健...
-
異鄉人的中秋夜
圖文/陳靜惠 在人類密集、資訊流量龐大、訊息傳輸光速般的大都會,異鄉人揹著相機包,拎著行李,在下班後獨自游入車水馬龍、擁擠的人潮中,朝向那個可以讓他暫時消失在這大城市的渡口。搭著夜車往家鄉的方向奔去.........
-
【陳美羿專欄】遇到菩薩
撰文/陳美羿;攝影/陳亦珍 從台北要回到花蓮靜思精舍,交通是一大問題。 過去我常常起早摸黑,搭第一班捷運去坐火車,十點到花蓮趕上醫院到精舍的交通車。 兒子提出抗議說:可不可以換成晚一點的交通車啊? 我查了...
-
求醫記
撰文/張翎慧(彰化) 圖片來源:iStock 「回去把『慈濟歌選』都唱一遍,你的狀況就會改善。」 聽完醫生的建議,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呃......通常笑得愈大聲的人,背後承受的壓力愈大。」 這下可好,我是笑,還是不笑得好?...
-
慈濟面霜──臺灣製造
撰文/候宣如(加拿大溫尼伯)攝影/黃宗保 (僅為情境配圖) 出門散步前,時常想著,如果遇見迎面而來的路人,應當如何打招呼才顯得不矯揉呢? 若是與他人擦肩而過,卻視而不見,那會是何等的尷尬呀! 你是否知道,哪一種問...
-
「原則」與「圓融」
撰文/候宣如(加拿大溫尼伯)攝影/黃英喬 午餐後的時光,總讓人不自覺的想打盹;一個哈欠、睡眼矇矓的樣子都會讓眼尖的學生發現,好做為日後與老師談判「可以出去打球」的籌碼。為了讓協商的機率降到最低,又或者想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