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筆記
-
【隨師筆記】會感恩的孩子 一定會成功
時間:2021年1月17日地點:臺南靜思堂 撰文/林靜君;攝影/白崑廷 配合政府秋冬防疫原則,在自愛愛人、敬師愛師、戒慎防疫層層把關下,上人來到臺南的第三天早上,與臺南慈青課輔團隊及臺南慈濟中學志業體師生有一場溫馨...
-
【隨師筆記】走一條無悔的路
日期:2021年1月17日 地點:台南靜思堂 撰文/吳秀玲;攝影/吳碧華 十七位人文真善美志工,在靜思堂B2大講堂舞臺前的階梯上,依序排成三列,莊嚴整齊的身形,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17日慈濟人聯誼會上,人文真善美窗口吳珮婕...
-
【隨師筆記】生命中的勇士 菩薩現形人間
日期:2021年1月17日地點:台南靜思堂 撰文/吳秀玲;攝影/白崑庭 深耕慈善訪視的賴秀鸞師姊,把握證嚴上人行腳來到臺南的機會,於2021年1月17日慈濟人聯誼會中,以感恩心向上人報告,因訪視團隊的堅持,讓街友阿雄得以反...
-
【隨師筆記】最大最美最亮的鑽石
時間:2021年1月11日地點:高雄靜思堂 撰文/紀孟賢;攝影/陳靜惠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為何這麼說?因為浪子回頭太難了,難在何處?難在家人、社會無法善解、包容,致使這些想要回頭的人,只好尋找同溫層的人再...
-
【隨師筆記】做流氓,也是需要文化的
時間:2021年1月8日地點:高雄靜思堂 撰文/紀孟賢;攝影/陳友朋 「靜思語」是可以指引人生方向的明燈,若能將之實踐在日常生活中,一句好話可以影響一輩子,可以使人生的方向不偏差。 2017年慈濟靜思書軒發起「靜思智慧...
-
【隨師筆記】真實度眾的道場
撰文/編輯組;攝影/陳靜惠 「建築工地一向予人不好的觀感;除了工程進行,常令附近居民覺得不得安寧,建材與垃圾隨地放置,不但髒亂不堪,並且阻礙交通,造成出入不便。」上人在一次慈濟委員聯誼會中強調「工地人文...
-
【隨師筆記】「問世間,情為何物」
時間:2021年1月12日地點:高雄靜思堂 撰文/張貽翔;攝影/白崑廷 佛陀證悟後,對五位比丘初轉法輪講四聖諦,「苦、集、滅、道」;《八大人覺經》中,第一覺悟也直指「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妙法蓮華經》更...
-
【隨師筆記】一通兩個小時的電話
時間:2021年1月12日地點:高雄靜思堂 撰文/編輯組;攝影/白崑廷 這一天在溫馨座談開始前的空檔,經常妙語如珠的禪師父在會客室又有一段精彩分享。 有一天,禪師父接了一通電話,講了兩個鐘頭。對方很生氣,劈頭就問:...
-
【隨師筆記】因為愛,心無罣礙
時間:2021年1月9日地點:高雄靜思堂撰文/編輯組、攝影/取自慈濟月刊第573期 慈濟走過55個年頭,總有很多值得回憶的人與事;一段段師徒情,是一個個的發心立願,成就了個人與慈濟的歷史,只要隨手拈來無不都是既溫馨又感...
-
【隨師筆記】愛的堡壘
時間:2021年1月8日地點:高雄靜思堂 撰文/張貽翔、攝影/靜思書軒提供 唐朝劉禹錫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佛法呢?上人說:「法不在深,受用即妙法。」靜思語言簡意賅,是做人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