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年1月20日
事件:雲林志工溫馨座談
地點:大林慈濟醫院B1志工佛堂
撰文/張如容;攝影/陳靜惠
北港鎮是一座古樸的城鎮,還有名聞遐邇的「朝天宮」,在地方上,大家尊稱為「媽祖宮」,海內外虔誠的信眾有感於「心誠則靈」來此參拜,也為北港鎮帶來繁榮。
每逢媽祖誕辰,朝天宮舉行遶境活動,然而2020年初,吹起一股強大的「疫情風暴」,新型冠狀病毒延燒全球,廟方取消遶境慣例,舉辦《梁皇寶懺》法會,虔誠拜懺;更在2020年末,從 12月15日到12月28日進行十四天的齋戒水陸大法會,祈福全球平安。
雲林慈濟志工,第一次結合媽祖廟水陸大法會推動素食無痕,將慈濟人文融入民間的信仰之中,這一切好因緣,都是因為彼此不分宗教、有共同的信念,因此,北港團隊來與上人溫馨座談,分享推素的感動。
每位都很期待這一天來臨,內心是澎湃的,雖然大家都很資深,在社區用心付出、做很多,什麼困難都能克服,卻也會緊張;平時拿大支鍋鏟可翻炒自如,可是拿起比較小支的麥克風,反而有些沉重!面對現場眾多的志工,也會怕自己一時說不出來。
就像自家姊姊的陳秋卿師姊抱著我說:「現在腦子一片空白,要說甚麼!」我膚膚她的肩膀:「上次試講時,您講得很好啊!就講那些呀!」陳秋卿直爽地說:「但是我沒打草稿,講過、做過就忘了。」「回想一下法會期間,妳不都會把慈濟人文帶去與義工互動嗎?」這小小的關心,陳秋卿聽了微笑點點頭。
笑稱自己像跑腿的陳秋卿,一上臺,自我介紹後,第一句話就是「上人教導對的事,做就對了,大家與義工都是以法相會。」然後她滔滔不絕,愈說愈順,聲調有高有低,講出她與一位義工互動有趣的過程......
慈濟人的誠懇,很快地大家就如同一家人,一位義工問:「師姊,很奇怪吶,妳們連切菜都有規矩,要切一寸!」「是啊,師父教導切寸菜,也就是做人有分寸,做事才能圓滿。不要切得長短不一,擺在餐盒,再好吃的菜都不好看,用寸菜也是讓老人家較好入口,這是人文。」
這位義工還說:「更奇怪的是,人家拿塑膠袋來,你們為何不讓人家裝?」「不是不讓他裝,推素也是要教育,我是用很溫柔的態度,嘴笑眼笑地跟他宣導喔,因為塑膠袋對身體不健康,對地球也不好,水陸法會就是祈福,若祈福用這些東西,製造垃圾,福沒祈到卻是造業。」
「平時,我們都隨身攜帶環保餐具,你也可以這樣做。」這位義工終於讚歎說:「喔,慈濟人真正不一樣,很有智慧。」「這是師父平時的教導」。後來義工說要將這分善、這分好習慣帶回他們的道場去分享、去推廣。
善就是要大家一起做,力量才會大,福要大家一起造,福氣才會大,所以好的事情就是要大家共同來推行。大家聽得津津有味,上人也偶爾輕輕點點頭。
再講起上人開設的「壽量寶藏」,陳秋卿眉開眼笑提高聲調說:「我今年才二十五歲而已啦。」又引起大家會心地笑了。「想到只有二十五歲,還很年輕我就很歡喜,做不累,很感恩上人設一個『壽量寶藏』讓我存五十歲,可以做得更久,我再做二十五年,也才五十歲而已。」以陳秋卿實際年齡再做二十五年,就是百歲以上的人瑞了,大家都鼓掌祝福。
精彩分享之後,上人於開示時,勉勵人人平安健康是人生的一大福,又能通透道理,更是慈悲智慧,這是要大家共同會合起來;現在就要讓你們運用智慧,用智慧轉過來,轉自己的家人,如何和和氣氣,讓他可以了解明白,跟我們一樣茹素,接觸道理與智慧。
「知」字要再加上一個「日」,叫做智,光是知道、認識很多,但沒有放出光明;而智慧就是光明,我們要讓他們道理清清楚楚,感受得到、看得到,這叫做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