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師筆記
-
「師公的孩子」回來了!
文.張淑宜 從小在慈濟家庭長大的陳彥甯(右)追隨媽媽林珮華(中)的腳步,受證慈濟委員成為「慈二代」。(攝影/歐明達) 「師公!您的孩子一直都在,即便是一路走走停停、跌跌撞撞,我們心依舊如初。」陳彥甯在嬰兒提...
-
病人教會醫師 珍惜健康的每一天
文.張美齡 林北江醫師分享他與病患互動的溫馨過程。(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我已經八十幾歲了,真的要開刀嗎?」張伯伯帶著老伴一進到診間就直問。 「你要開刀啊!如果你是我爸爸,我也會建議要開刀。」大腸直腸外...
-
用故事寫歷史
文.靜 淇 上人曾如是說:「慈濟的歷史,是人人的故事」。 回首慈濟58年來,從五毛錢的「竹筒歲月」開始第一步,到現在四大八法完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台灣到全球,「慈濟經驗」已成為跨世紀動人的篇章,這無不...
-
「癲」覆人生、化「癇」為夷 醫病啟發生命價值
文.張美齡|圖.螢幕擷取畫面 「醫師,你有沒有講錯,難道真的是癲癇嗎?有沒有診斷錯誤?不可能是其他的疾病嗎?」台中慈院神經內科醫師楊智勝專攻癲癇,經常在門診遇到不願意承認疾病診斷的詢問。 ◎癲癇顛覆生活...
-
判讀眼球運動追眩暈 推遠距篩檢關懷偏鄉
文.張美齡|圖.呂榮浩、螢幕擷取畫面 2024年1月16日,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張滋圃醫師,分享新科技「眩暈遠距篩檢計畫」。 自認為頭暈是更年期症候群的五十七歲婦女,找上台中慈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門診,沒想到竟讓...
-
因為妳的特別,所以更愛妳──李崑彰與他的禮物
文.黃怡慈(嘉義) 假設有天上天送來了一份「禮物」,拆封後卻發現並不是你所期待的,而你卻不得不接受,你該如何應對? ◎天堂到深淵 一生順遂的李崑彰和妻子四十歲才結婚,婚後很快迎來第一個新生命。軟綿綿的嬰兒...
-
緣深不怕緣來遲~新慈委的信願行
文.張淑宜 2023年中區新受證慈誠委員,齊聚臺中靜思堂與上人溫馨座談。(攝影/歐明達) 生命長河緩緩向前,有時像藍天上的風起雲散,有時又像海汐般潮來潮往,因緣在季節轉換的冬日裡流轉。2023年中區甫受證的107位慈誠委...
-
環保女運將 以法藥對治病魔
文.林美宏 對駕駛手排環保車心存擔憂的簡玉燕,經過志工的鼓勵,成為大里環保站的女運將。(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一天,簡玉燕隨著環保車大街小巷沿路回收,志工問道:「玉燕,妳會不會開車?」 「會耶!可是我開自...
-
愛回來的孩子 生生世世愛慈濟
文.張淑宜 人生四苦,紀懿倫在高中便見識了「生、老、病」,而自己也親身面臨了「無常」的到來。(攝影/留榮松) 三十六歲的紀懿倫生在一個慈濟家庭,外公外婆和爸媽皆為慈誠委員;她從小參與各種慈濟活動,因此慈濟的...
-
「見證」從小點滴到無量數
文.洪素養 證嚴上人常叮囑弟子:「滴水成河,粒米成籮。」從台灣到國際,從小點滴到無量數的匯集,慈濟人又是如何點滴付出他們愛的行動力? 洪啟芬醫師及同修陳美惠師姊集結大眾的愛心,重啟五毛錢的竹筒力量,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