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出巡 大眾祈福平安

0觀看次
A- A+

文.洪素養

「每年慈濟浴佛大典都在農曆三月,也是臺灣民俗的媽祖生日,很多信徒都會來萬和宮拜媽祖。會眾可以做媽祖的會員,更可以做佛陀的會員。」

臺中慈濟志工廖文娟一念單純的想法,促成了2024年各社區響應「佛陀出巡」,將行動浴佛臺推向人潮較多的市場、公園、廟宇和各類機構。6月24日中區慈濟志工與上人分享,一場場行動浴佛意想不到的心靈饗宴。

豐原區慈濟志工將浴佛臺推向臺中市豐原區水源路北坑一巷的登山步道,讓登山客親近佛,與佛對話。(202405,攝影/黃課滄)

◎佛音裊繞山林 卡拉OK也消音

每天清晨,臺中市的三崁頂步道有許多人前來爬山運動。在一千三百公尺處,有間土地公廟,廟旁的土地是一位「菜瓜伯」所有,志工蘇慮菩親自拜訪,表達在此舉辦浴佛的來意,讓登山客可以與佛結緣。菜瓜伯豪爽答應後,一旁一位張先生附和:「你們儘管來,我會早一點來這裡,用貨車先佔位置。」果然這位張先生一早就來佔好位置,還與志工一起清掃周圍的環境。

浴佛當天,一對年輕夫妻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來浴佛。媽媽表示,孩子們非常喜歡到佛寺拜佛;下山回程時,兩個孩子又拉著爸媽再度來浴佛。就讀國小一年級的哥哥,希望學業進步;妹妹則祈願路邊一隻死去的青蛙可以升天堂,讓人感受到孩子純樸清淨的心。

浴佛當天,慈濟志工站在步道旁,親切地一一招呼道早,並邀請大家把握因緣來浴佛。(202405,攝影/黃滄課)

三崁頂步道不僅是登山的好地方,山頭上還有三家卡拉OK提供點唱、聊天和喝茶。蘇慮菩原先很擔心浴佛時,歌聲會影響清淨氛圍。然而,當《無量義經 德行品》梵唄一播放,音律繚繞在整個山林間。她說:「三個點唱卡拉OK全部都沒有聲音,非常感恩,我自己都很感動,非常的感恩他們。」

上人也歡喜地說:「護法龍天,應該是很莊嚴,我感受得到。」

◎普聖宮浴佛 讓街友心清淨

南屯行動浴佛臺於2023年來到普聖宮,這段因緣源於陳偉宗醫師。陳偉宗除了是牙醫師,還經營素食食物銀行廣結善緣,他經由朋友介紹,認識了普聖宮的負責人吳敏誠。從2021年起,陳偉宗便邀約慈濟志工每周六在普聖宮供應蔬食餐盒,讓大約三百位弱勢大德或街友能享用一頓溫飽。

陳偉宗對吳敏誠全力投入對街友的關懷與供餐,深受感動,便主動向廖文娟提起普聖宮的點滴,因而牽起行動浴佛走進宮廟;志工們並於會後,恭敬地分發準備好的素食餐點給會眾。

2024年五月,慈濟志工再次在普聖宮廟舉辦行動浴佛,有四百位大德參與浴佛。會後志工恭敬地發給大德餐點帶回,讓他們感受溫暖與關懷。(攝影/廖淑美)

2024年1月22日,慈濟志工於普聖宮舉辦了一場「蔬食護大地的心靈饗宴」。過程中,一些弱勢大德們看到餐盒而爭先恐後,讓志工李碧蘭非常心疼。她說:「相對於莊嚴的浴佛,我覺得對比強烈,所以很想改變他們的處境。」

李碧蘭與廖文娟心繫這群大德,5月11日再次於普聖宮舉辦行動浴佛。這次人數更多,有四百位大德共同參與,人人合掌虔誠地向佛頂禮。列隊中,志工林文利拿起麥克風,沿著浴佛臺的路徑,分享佛陀的小故事及浴佛節的由來。

其中一位六十一歲的大德,聽完後非常有感地說:「這是因緣果報啊,這一生過得不好,我不要再怨天怨地,自己做自己承擔。」

慈濟志工在普聖宮心靈饗宴的活動結束後,廖文娟(左三)一一發福慧紅包祝福平安。(攝影/林宜屏)

◎天天浴佛 淨化人心

「他們浴佛後,領完餐就走,好像還可以再跟他們做更深入的互動。」李碧蘭感觸良深,思忖著如何讓他們能有更多心靈成長的機會,可以翻轉人生。

李碧蘭發願,會持續在普聖宮舉辦活動,希望透過活動,以更活潑的方式將上人的法帶進他們的心宅。她深信,或許不是在這一生,也許是在下輩子,他們能夠與佛有緣,得以離苦得樂。

李碧蘭感受到上人的慈悲,希望佛法弘傳,有機會翻轉更多弱勢者的人生。(圖片來源:螢幕截圖)

上人語重心長地開示:「浴佛是淨化人心,只是眾生執著名相。其實我們天天都該浴佛,浴佛是淨化人心;一年一度的浴佛,大家都是執著五月再來辦浴佛,其實天天要浴佛。剛剛聽到不管是山上的土地公廟、菜瓜伯等,我們有因緣,平時就跟他們多互動。委員跟慈誠總是投入人間,把握因緣度化眾生都要因緣,所以你們跟師父有緣,師父跟人人有緣,人人跟眾生有緣。重重的緣,總是我們要把握因緣,所以緣字很重要。」

「《無量義法髓頌》律律都是很有道氣,你們要時時家家戶戶、社區用這樣的韻律法器的音聲(傳誦),可以讓社區都聽到這樣的聲音,人人起歡喜心,這叫法喜充滿。每個人多用心,人人合和互協。」上人叮囑,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是我們要度化的,所以要把握因緣、把握根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