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天天靜思語】


  • 自我設限,窄化心路

    菩薩道筆直平坦,若與人有隔閡會自我設限,反而窄化了心路。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十八)菩提大道直 這是落羽松步道第三段的一○八,稱為「菩提大道直」。這段步道的大石板下是泥沙,泥沙雖細,功能不...

  • 謹守本分,勤於布施

    佛陀教導,要生活得平安快樂,需要具足四種方法──善方便、善守護、善智識、正命。不論士、農、工、商都要有正當的謀生方式;學有專長之後能善於守護;懂得選擇善友,互相照顧勉勵;謹守本分,勤於布施。如此,必能...

  • 妙用潤滑劑

    心靜就是為歡喜的人生打通一條路;接著引入清泉,好好將烏煙瘴氣的心靈清掃一番。清掃要有工具,工具就是「慈悲、忍辱 」,能慈悲愛人就能接納別人的缺點,不會動不動沉不住氣;能忍辱顧全大局,就有韌性在人際中做...

  • 化城一憩再出發

    佛陀來人間,開示「深廣大智」之中道,只要不間斷薰習佛法,將佛種深埋心地,生生世世持續精進;這一生最終時休息一下,如在化城一憩再出發,來生這顆種子再生根、萌芽、茁壯,又能開花結果,不斷延續好因緣。 ──...

  • 慈悲的力量

    慈心是理想,悲心是力量,用慈心包容批評、毀謗;用悲心突破障礙、困難;用智慧善解煩惱、挫折。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十四)慈悲為首,忍辱為基,說法以忘我為本 三軌法石刻,「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

  • 回歸自我,不再迷失

    探討人生的意義,要先看得開、放得下,才能透視人生;就像照鏡子,拿太近反而看不清楚。而煩惱的人生,往往容易迷失自己,既知迷失,就要趕快回歸自我──和鏡子保持距離,才能看清楚真相。 學習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 四聖諦──苦集滅道

    佛陀初轉法輪,首說苦、集、滅、道「四聖諦」。人生多「苦」,種種苦是「集」自人心無明、煩惱、欲念;既知苦的成因與源頭,就要收攝心念,用心修持佛法,從根本「滅」苦,歸向清淨佛「道」。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

  • 慧命長養耘心田,大圓鏡智照自性

    自己的內心是最好的道場,修行須從內心用功起。 心就像鏡子,若能將內心的明鏡擦拭乾淨,任何外境來到鏡前,鏡子都能反映,但當此外境散盡時,鏡面又恢復乾淨,此謂之「大圓鏡智」。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

  • 恆在寧靜中

    注意自心內在的剛強,時時往內自省,常自我調伏,不隨境轉,恆在寧靜的境界;先調教好「內在的眾生」,才能進一步調教「外在的眾生」。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十)三十七助道品──恆順眾生,解脫輪迴...

  • 禮佛

    禮佛是為了鍛練耐心,鍛練毅力,若只是一味拜佛沒有去做,就像耕地沒有下種,怎麼能期待田地長出果實呢?所以福和慧還是必須在人群中修。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 落羽松步道(九)虔誠念佛一○八──虔誠最敬禮,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