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裡行間
-
【陳美羿專欄】媽媽不在家
圖文/陳美羿 五月中旬,台灣新冠疫情突然升溫。我在十二日來花蓮,十五日爆發本土多起案例,不久三級警戒宣布。確診人數和死亡案例節節攀升,政府也呼籲民眾「宅在家」,不要趴趴走。公司行號紛紛實施「分流上班」,...
-
慈愛滿人間─憶德慈師父
撰文/林嘉森(前靜思人文產品企劃處處長);攝影/林嘉森、葉朝慶、黃稜淵 母愛如白玉般純潔,無所求的付出、無處不在的守候著兒女。依偎在母親懷抱中的小猴,感受到母愛澆灌著生命,是如此幸福安康的滿足。 今年三月,我...
-
「真歡喜、蓋歡喜、足歡喜」的慈師父
撰文/胡素貞(明蓁);攝影/許榮輝、蕭耀華、胡素貞 幾次收到慈師父病重的消息,總是不捨、流淚、思念...... 每個月藥師法會,最後的精舍疏文,多年來,一向是由慈師父唱誦,每次恭聽的時候,想像這五十多年來不變的傳統,...
-
高CP值的親子時光
撰文/温嘉齊;攝影/溫嘉齊、簡淑絲 身邊的親友常常稱讚我的孩子,好乖、好棒、好能幹,甚至恭喜我擁有兩個懂事的女兒。在此,我很樂意分享我們這一家的故事,也整理出幾個「養出乖小孩」的方法。 ◎稱讚代替責罵 教養...
-
慈悲純樸溫暖憶慈師
圖文/花蓮慈濟醫院院長 林欣榮 五月二十六日晚間,德慈師父安詳捨報。 感恩慈師父在好多年前送我的小沙彌陶瓷。「給你作紀念」這句話仍清晰在耳邊,這尊小沙彌好可愛,我好喜歡,跟著我從花蓮到臺中,再從臺中回來花...
-
【陳美羿專欄】當愛湧向花蓮
撰文/陳美羿;攝影/慈濟基金會提供 四月二日,晚上十點整。我們來到太魯閣號事故現場。 兒子子豪和我,從中午自台北出發,接了《慈濟月刊》攝影記者蕭耀華,三個人直奔花蓮。或許是連假的開始;也或許是因為太魯閣...
-
安頓我心靈的力量──懷思德慈師父
圖文/梁玉燕(加拿大 溫哥華) 1996年賀伯颱風侵臺,從電視新聞看到慈濟志工賑災的身影,由衷感佩。同年年底,第一次搭乘「慈濟列車」參訪靜思精舍,兩天一夜往返,所聽聞每一個真善美的故事,深深影響了我。 其中一段就...
-
疫情下的日常
加素拒塑齊抗疫 撰文/張翎慧;攝影/林鴻嘉 2021年5月24日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發布著最新確診人數:本土個案三百三十四例、境外移入五例,校正回歸兩百五十六例...... 「新冠」疫情就像一顆火球正四處竄燒,全臺第...
-
還會討厭布袋蓮嗎?
圖文/張新舟 蓮池最怕布袋蓮進來,因它繁殖蔓延超快,迅速就佔滿整池。但我很欣賞布袋蓮花的姿容,雍容大方。我用大陶盆種布袋蓮,阻止它的蔓延速度。一旦過多了,就摘除餵一對羅曼鵝,一對獅頭鵝,三隻鴨子。生態是...
-
〈莫內動物收養所〉
圖文/張新舟 兒子Tree又來line說,Ying的公司「走」進來一隻牡丹鸚鵡,無法照顧,問我農莊可以收養嗎? 為何我說「又」打line來呢?因為之前已打來兩通,有動物要求收養的line。 先是有朋友的朋友,在台北的公寓六樓陽台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