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美羿、攝影/白崑廷
七月一日一大早,五千多CC的大汽車,停在我花蓮的家門口。
「我收到通知,明天去慈濟雙和聯絡處打疫苗。」同學陳雲清和太太秋桂來接我回台北:「我們五月十四日來花蓮,第二天,中和變成染疫『熱區』,好險,跑得快。」
「我比你們早兩天來,整整待了五十天沒回台北。」我說:「謝謝讓我搭便車回去。如果坐火車、搭捷運,還是會怕怕的。」
陳雲清說:「沒問題!把你『宅配』到家。」
於是,我坐上同學的「超級大車」,終於回到闊別五十天的家了。
咦!家裡還滿乾淨整潔的。兒子說:「媽媽要回來,我就整理整理,拖拖地。」原來如此,不錯不錯。
五十天,獨居的兒子「在家上班」,得要自己張羅吃的,一向是「君子遠庖廚」的他,也不得不動手煮飯做菜。
打開冰箱,呵!東西不少嘛!
「豆腐和麵腸,是彭世國師伯從桃園送來的。」兒子說:「絲瓜是郭芷伶師姑送的。」
我說:「我知道,是芷伶師姑的媽媽在『頂樓菜園』種的。」
「李子是林秀蘭老師寄來的。」兒子說:「紅李子很甜;黃李子比較酸。」
我笑說:「這是王玉鑾師姑在梨山的果園種的。」林秀蘭曾經採訪過王玉鑾,結下善緣,十幾年來,常常向王玉鑾採購蔬果,然後分贈給親朋好友。
年紀很大的王玉鑾夫婦,在梨山種植蜜蘋果、水蜜桃、水梨……非常辛苦。但是他們一年一年的收成,一年一年的大筆捐善款。喜捨的心,令人感動。
「香菇是斗六陳春菊師姑寄來的。」兒子說:「我曾經訪問過她,她就常常給我寄東西,真不好意思。」
「紅毛苔是顧敏惠師姑給的。」「粽子是江柑師姑送的。」「餅乾是慈誠爸爸廖信吉結緣的。」還有高麗菜、大白菜、芒果、蘋果……「族繁不及備載」……
我的心裡熱熱的,媽媽不在家,變出來好多「師姑」「師伯」在愛他。還有人說要煮好飯菜,給他提過去。我連忙喊停,因為疫情方興未艾,美國的朋友還特地來信,說「沒四千萬別出門」(沒事,千萬別出門)。
我跟兒子說:要記得大家對你的關心和溫情,以後也要學習師姑、師伯,對有需要的人真誠的付出。
日本有個電視劇,有一句台詞非常火紅,叫做「加倍奉還」。那是記恨,咬牙切齒的發誓,對仇人要「加倍奉還」的報復,真可怕。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我希望兒子:那些有愛的師姑、師伯,給了東西,可能馬上就忘光光;但是收受到禮物的我們,千萬不要忘記,有機會的話,可要「加倍奉還」喔!(202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