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情.人間有愛】

0觀看次
A- A+

文.李六秀 ǀ 圖.周幸弘、黃宗保、靜思人文出版處

茶字拆字解意,是「人」在「艸」、「木」之間,而草木有情,人間有愛。在宇宙大地千迴百轉了六、七千萬年的茶,任憑時空流轉,不論朝代如何遞換,潮流如何變遷,茶總是以不變的本質應對萬化的時空,善巧地以不同風貌,深情融入常民百姓的日用生活中,深情的茶也深刻地印記了我童年的美好時光。

那是物資匱乏的五〇年代,濃濃的阿薩姆紅茶加上「三花奶水」和兩塊四維方糖,就是母親獨家調配的「極品奶茶」;而且,慧心巧手的母親還會為我們張羅豐盛又溫馨的英式早餐,迎接一天天美麗清晨的到來。

愛之深、教之切的母親,經常糾正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口中有食物不可說話、咀嚼時不能有聲音,這是禮貌;杯盤相碰不能太大聲,且保持物有定位,這是惜福愛物;背脊要挺直,以杯就口、以食就口是教養;面帶笑容且認真喝著父親外銷的紅茶,這是感恩。

晨光裡,奶香、茶香、花香不時漫溢,而一室流瀉的交響樂,更將母親映襯得好從容、好慈祥、好溫暖。所有的管教在品茶取食之間,都變得如此自然。母親的一念慈愛,穿越了時空,恆持於浩瀚宇宙,深深影響了我們,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間情味。

茶堪稱為中國人的國飲,因為中華民族是最早也最懂得喝茶的民族,不但蘊含了無限包容、敦厚坦誠、內斂回甘、吐氣如蘭的生命特質,今天更以生命教育生命,登入世人談茶說道、以茶行道的堂奧。

在臺灣,具足感性、理性與覺性的茶道學習,開始從幼教、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甚至走進社區,欣然成為美學教育、品格教育以及人文教育實踐與體現的學程。

茶道是一門具體實在的生活藝術,更是生活禮儀、宗教情操與心靈修養的表現,經由備具、泡茶與奉茶一絲不苟、按部就班的學習過程,長養器識、規矩與威儀,經由認識茶藝、鑑賞茶湯的學習,對山河大地、風土民心的關懷與情感,在品茗賞茶中盪漾澎湃,更激發起「未曾踏黃河浪,未曾濯長江水,但喉底已嚐遍了中國」那分寬闊豪邁的氣度與胸襟。

證嚴上人慈示:「最簡單的事,必有最深刻的法。論茶道,人人少不了水,如何從養命之茶,變成滋潤智慧之水,需要學茶道者用心;茶道中,一個個步驟不疾不徐,那樣地溫柔,正是調心。」

《歡喜學茶道》一書,以茶載道,為當代茶文化添增了一筆創新及深具時代意義的教化力,更置入富有人生哲理的靜思語,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人文情操、規矩法度,潛移默化地長養清和之真氣與威儀之壯美。希盼茶道精神在紙頁上散放的光亮,也能閃耀在你我心間,讓心靈澄明如水,社會合和互協,人人友善相愛。

《歡喜學茶道》電子書連結與試閱: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369661

相關專文推薦:
https://www.jsnews.org.tw/writing/item/5137.html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