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347集 唯有一乘法,引導於眾生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一乘妙法佛護念
譬喻因緣施妙權
近佛行道求法人
凡聖有別真假名

佛陀來人間,是為分享心懷中的一乘大法,希望人人法入心,與佛同等知、見。佛的知見,透徹宇宙的道理,真的不可思議、不可言說,唯有佛覺、佛知。佛陀的內心深處,要讓大家知道,人人都有與佛同等覺知,人人本具體會宇宙萬法真理這一念,但又談何容易?

◎不因小教心生輕視

「一乘妙法佛護念」,佛陀內心保護著大法,是真理,是佛陀覺悟之後,要與眾生分享的一乘大法,最精要的真理。只因眾生根機不堪接受、無法體會,佛陀只好「譬喻因緣施妙權」,用種種方法譬喻、種種因緣施教,用種種方便法,詮釋很微妙的道理。

雖是方便法,我們不能因為小教就心生輕視;方便法,只是一個名詞。就如從前,從臺北來花蓮,定要經過蘇花公路,其中有一段清水斷崖,一邊是山一邊是海,地勢非常險要,僅容一部車通過。大型車經過這條窄路,可以看到一半的車輪懸空在外,令人提心吊膽。到了宜蘭,開上北宜公路,經過「九彎十八拐」後,才到真正平坦的道路。

臺灣光復以後,政府開通橫貫公路,用炸藥炸山、鑿洞,犧牲了不少人。道路迂迴在山谷間,走過梨山、谷關,到了東勢才算安全,一路直抵臺中。

我們要到平坦康莊的大路,有時也要先經過小路。還未開路之前,得翻山越嶺,從無路走到開路,過程是多麼辛苦,需要付出、犧牲,才能到達平安的道路。同理,用譬喻、因緣,或者施以妙權,都是一條通徹一乘的道路。佛陀常說因緣、談過去,以現在的境界、過去的因緣果報來教育眾生。

◎孝子乞食餵雙親,佛說因緣

佛世時代,有一天,阿難與佛陀走出給孤獨園的精舍去托缽。入城就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牽著一對雙眼失明的父母,沿路向人乞討。他把最好的食物供養父母;因為食物的量不夠,孩子根本捨不得吃,卻跟父母說:「我吃很飽了。」有時候乞討不到食物,他將父母安頓在涼爽的地方,自行出去乞討。粗礪的食物自己止飢,而把比較精緻的食物給父母吃。

阿難看到孩子這麼孝順、懂事,而且如此體貼、禮敬父母,感動於內心。回到精舍後,就把途中所見,一一向佛陀稟報。

佛陀說:「是啊!我也是很感動,也會想到過去。」阿難趕緊問佛:「您的過去?」佛陀說道:「我也曾經歷這樣的一世,為了奉養父母,用我的身體割肉供養飢餓的父母。」「這是什麼因緣?」阿難問。

佛陀說起過去:「在無法計算的遠古時代,有一位國王名提婆,他將國土分給十個孩子,最小的叫做善住,他被分配到最邊界的領土。不久,善住成家立業,境內人民殷勤耕作,國家雖小,也能富足。後來,鄰國興兵搶奪他的土地,善住自忖兵力無法抵禦鄰國的攻擊,趕緊帶著妻兒逃出領土,想要返回父親的國家。

善住夫婦帶著一個孩子善生,自度七天可以走得到,於是準備了七天的糧食,向著父國出發。無奈,一個方向偏差,走上岔路,七天到了,糧食也盡了,前路茫茫,到底還有多遠呢?三人再無體力往前走。

◎割肉孝養父母,天人震驚

夫人思量很久,向善住王說道:「與其三個人在路上飢餒力乏而死,不如以我的身體供應你們父子,回到父國尋求庇護。」善住拒絕:「我怎麼忍心從妳的身體取肉來食?」夫人非常堅持:「你若不取我的肉養活性命,你們父子會死,我也會死;不如犧牲我一個,讓兩人都活命。」

善生搶著說道:「不行,父母生養我的身體,就算殺了母親,孩子也不能吃母親的肉,這千萬不可。」「要怎麼辦呢?」善生說:「孩兒供養父母是天經地義,只要割我的肉,父王與母后就能回到故國。」父母還在猶豫間,孩子一把搶過父親身上的刀,迅速割下自己的肉。

善生哀求父母:「我已將肉割下來,要供養父母,但是請求你們不要讓我一刀斃命,身肉很快就會腐爛;到底路還有多遠,不知道。希望留著命慢慢地割肉,愈接近故國,你們就能得救。」

父母忍痛食用孩子身上的肉,勉強維持著生命,繼續往前走;善生很高興,忍著一口氣,繼續以身肉供養父母。天人看了很感動,化為凡人來到善生面前問道:「你難道不後悔?難道沒有一點恨意?父母怎能吃你的肉!」

善生回答:「我的身體本來就是父母所賜,國家有難、父母有難,正是我回饋之時。」天人驚駭問道:「你有何企圖?將來想要生天嗎?」善生回道:「生天有什麼好?天堂享福,壽盡一樣墮落,在人間也是苦不堪;我絕不貪求天堂、人間的富貴。但願此生把身肉供養父母,讓他們得以活命。更希望生生世世利益眾生,覺悟之後,能夠救度眾生。」

◎看透真假,撥開名利執著

佛陀引過去的因緣來印證現在,孝養父母為一切之善法。自古以來,佛陀不斷譬喻言辭、因緣說法施權。有佛的本生因緣,有弟子的本事因緣,有人間的因緣,有動物的因緣,很多「譬喻因緣施妙權」,用種種方法教育眾生。

「近佛行道求法人」,佛陀將一乘妙法保護於內心。此時,已到開講大乘法之時,過去的譬喻、因緣、言辭,讓我們瞭解、接近佛法,更應該身體力行來行道,才是真求法之人。

「凡聖有別真假名」,因為所有的權法,無非要讓我們知道行孝、行善,能好好修行、斷煩惱,用佛法洗滌我們的心,回歸如來之本性。像這樣修養,潔淨身心、利益人群,就是聖人;凡夫則是充滿煩惱,在煩惱中造業。

「凡聖有別」,好人、壞人,當然有所差別;凡夫、聖人,是我們給的名詞,是假名字相,「真假」也是一個名詞。真諦、假諦,空諦、有諦,都是道理;道理本來就有,我們若能瞭解看透,就能撥開名與利,不再有所執著。

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

「十方佛土中」,即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有情世界,曰十方佛土。
「唯有一乘法」,謂二乘、三乘之稱,悉是假名,但藉為導入大乘之方便耳。
如羊車、鹿車、涅槃、化城等名,悉是引導之假名,實只有一乘牛車,以終入於菩薩究竟實道。
「無二亦無三」,唯一實大乘,無二亦無三乘。
唯是教六波羅密法,行四無量心。
「除佛方便說」,謂通於權道之智為方便。
權道乃是利益眾生之方法,依此大小乘根緣而施教於一切,概稱為方便說。
「引導於眾生」,導人使入於佛道也。
法師品曰:「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

「十方佛土中」,即是東、西、南、北四方,加上西北、東南、東北、西南四維,還有上、下,稱作「十方」。十方佛土是指「有情世界」,我們居住的這顆地球,除了人類以外,還有很多動物,小到微生物,全都是有情世界。

「有情」,就是眾生,我們修行要「覺」悟,自覺、覺他,就是「覺有情」。若沒有修行,只知道我生、我死、我病、我痛、我富、我貧、我喜、我樂,這就是一般凡夫。但是,佛陀生生世世修行,修得覺悟宇宙萬物總體,透徹一切有情界,這叫做大覺悟。

現在娑婆世界的教主還是釋迦牟尼佛,佛陀要為娑婆世界中十方有情界說法。

「唯有一乘法」,十方佛土中,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歸納起來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沒有二乘、三乘;二乘、三乘都是一個假名。

佛陀用方便法,說「四諦」、「十二因緣」;僅僅「四諦」,就有說不完的苦、道不盡的修行方法。加上「十二因緣」、真假空法就更多了。儘管有很多的名相,歸納起來就是一佛乘。二乘、三乘之稱,都是假名,是一個名相。但是也要藉四諦、十二因緣法,才能夠走入大乘。

就如臺灣從東部到西部,有蘇花公路,還有南迴、北迴公路,以及橫貫公路的選擇。這些路只是個過程,要往何處去,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因此,佛陀必須藉不同的路,引導入大乘之方便,如此而已。

就如羊車、鹿車、涅槃這些名詞,也都是藉以譬喻。小乘如羊車,中乘如鹿車,大乘如大白牛車;用小車譬喻小乘,大車譬喻大乘,甚至以涅槃譬喻心的寂靜。只是我們人生於紅塵滾滾中,都是煩惱無明,掃除無明,就能到達心的寂靜。其實,「涅槃」也不過是法的假名詞,就像一座化城,走到這裡暫時休息一下,等體力充足再往前走,是一個引導的過程。

◎應機施教,方便引導眾生

其實只有一乘大白牛車,最終就是要引導我們行在菩薩究竟實道,才能真正入如來清淨的本性。在人群中,「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我們入無量眾生群中行菩薩道,在眾生群中不失道心,不受世間種種煩惱干擾,還能藉此磨練道心。

每個眾生都是一部經,無量的人,悉現無量的法。常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多認識一個人,就多瞭解一種法,這就是人間法。「唯是教六波羅密法」,佛陀說二乘、三乘,實則唯有一佛乘,就是教六波羅密法,行四無量心,才是最真實的法。行菩薩道,就是佛陀所要教化眾生的法。

「除佛方便說」,佛陀所說法,就是要引導大家走入這條康莊實道,瞭解一乘實法。過去佛陀以方便引導,引導的過程有名相,是要讓大家通徹大道。

權道之智,權道就是利益眾生之方便法。依大、小乘根機的因緣,佛陀應機施教,全都稱為方便法,藉此方法引導眾生。

「但以假名字」,張三、李四,都是以假立名,但同稱作「人」。「一切之名,虛假不實」,一切都是虛的。例如辛巴威買一條麵包是十兆元;臺灣不過是幾十元臺幣。又如股票的起落,會惹來躁鬱症、精神病症等,總之,數目是人間虛假不實的名相,「不契實體」,這個假的名相並非真理,卻惱亂人的心,人心常為數字起伏不定。

「引導於眾生」,用方便法引導眾生,讓大家能夠入佛法。《法華經》的〈法師品〉有云:「引導諸眾生,集之令聽法」,用種種方便法,集合大家聽真實法。聽法,如法行,才能達到聽法的目的。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