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341集 佛子修梵行,性柔亦利根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十月十八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佛子心淨柔軟
悲智轉苦育樂
不忍眾生多苦
扶老病殘寡幼

「佛子心淨柔軟」,我們信佛、學佛,是佛弟子;佛陀教育我們心要清淨、柔軟。佛陀乃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我們既已學佛,稱作佛弟子,我們的心要學得清淨無染穢,必定要精進。

◎慈悲喜捨,轉苦育樂

凡夫就是因為一念無明,污染了心地,以致無明不斷複製,才稱作凡夫。既有因緣學佛,回歸本性,就要不斷吸收佛陀的法水,淨化、洗滌自己的心。同時還要啟發慈、悲、喜、捨,希望天下人人都能平安、幸福,這就是「慈」,「無緣大慈」。儘管多數人都與我們不相識,但是學佛之後,就要「同體大悲」、「人傷我痛,人苦我悲」,視天下眾生與我們同一體。要以至親的心情面對芸芸眾生,讓那些與我們非親非故的人都能幸福、快樂、平安。

「喜」,天下眾生平安、歡喜,我們就很歡喜。如何帶給天下人幸福、平安、歡喜?就要學會「捨」,捨出我們的心力、智慧、能力等,為眾生而付出。能夠「慈、悲、喜、捨」,自然心就柔軟。

我們對天下眾生,要時時發揮自己的柔軟心。身為佛子,必定要訓練心淨柔軟,平常待人處事,希望對方幸福、快樂。如果沒有,就要及時付出,讓我們的心達到心淨柔軟的程度。

「悲智轉苦育樂」,我們要用慈悲、智慧,將天下眾生的苦難轉為「育樂」,教育、培養他們,人與人之間要心平氣和,互相利益、互相快樂。就像慈濟人在普天之下不斷從事「轉苦育樂」的工作。

◎海地因緣,濟貧又教富

全球一百九十七個國家中,就有五十九個國家面臨飢餓;從媒體報導,眼睛所見、耳朵所聞,慘不忍睹!在母親懷中的孩子,瘦到皮包骨,喘息微弱,滿頭滿臉都是蒼蠅,連眨眼的力氣都沒有。抱著孩子的母親,眼神呆滯,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也無力為孩子驅趕蒼蠅。

這種景象讓人聯想到餓鬼道的境界。這種飽受貧窮、飢餓之苦的境界,我們雙腳無法走到,就要用悲智,啟動國際人道精神。慈濟將愛的種子撒播到全球,已有很多國家的種子發芽、成林。在富有的國家,慈濟人推動「教富」,教導富有的人啟發愛心幫助苦難人。

就如中美洲的海地,在五十九個貧窮國家中,排名第三。當地在二○一○年發生大地震,由此因緣慈濟人投入為他們蓋學校,工程仍在進行中。原本計劃要為海地蓋慈濟村,無奈土地所有權非常複雜,以至於房子倒塌,也無法重建。為了幫助災民維持身體營養,慈濟人在當地發起「以工代賑」,輔導災民開闢辣木農場;美國慈濟人用慈悲、智慧,藉此因緣教育他們轉苦為樂,希望讓他們生活富有、衣食豐足,這就是「濟貧教富」。

在美國慈濟是「教富濟貧」,引導富有的人到貧困國家給予幫助,同時教育貧困的人生活能自立,這叫做「悲智轉苦育樂」。教育他們,讓他們身體健康,人與人間就能互相幫助,這就是起自「不忍眾生受苦難」那一念不忍之心。

身為佛子,不忍心眾生受苦難,無論在何處都要「扶老病殘寡幼」,幫助社會最弱勢的人。佛子要不斷培養自己的心無所求、擴大愛去付出,期待人人生活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

經云:「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

「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即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
如來知見,愍念安樂一切眾生。
悲智本具,是自然妙有之智,亦即一切種智。
大根機人,發大乘心,入大乘法為本。
「有佛子心淨」,眾生受佛戒故稱佛子,又為菩薩之通名,
以其依佛之聖教而生聖道故也,
又以紹繼佛種使不斷絕故也。
又總稱一切眾生,以悉具佛性故也。
「有佛子心淨」,謂菩薩修習梵行,離諸煩惱,
於一切法不生取著之心,是名心淨。
「柔軟亦利根」,謂心柔和而隨順於道也。
經曰:「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
利者:敏銳利機。
根者:信等之五根,眼等之五根也。又根為根器,即五根識。
「利根」,即信等之五根:
一、信根,信三寶四諦者。
二、精進根,又名勤根。勇猛修善法者。
三、念根,憶念正法者。
四、定根,使心止於一境而不散失者。
五、慧根,思惟真理者。
此五法為能生他一切善法之本,
故名為五根。

「隨順眾生說」,佛陀順應眾生根機,說「九部法」鋪路,引導人人入大乘道。佛陀用種種善巧方便,教育我們,希望眾生能夠生信樂之心;每天好好地精進,用歡喜心聽法、受法、學法。

◎發大心,入大乘法

佛陀隨順眾生根機,引領大家走入菩薩道,就是「入大乘為本」。「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現在我們的心是否已清淨,不染著、不受人我是非影響?是否一心精進向菩提大直道前進?

心淨、柔軟、利根,慈悲也要有智慧,若是慈悲而無智慧,那是非就分不清了。「入大乘為本」,佛陀本懷著大乘一實妙法,大乘法直指人心,讓大家明心見性,知道人人與佛平等。「大乘」是真實法,是佛陀內心所保護著、本來要說的大法,只因眾生根機有所差距,無法接受。

此刻無論是時間、因緣,讓佛陀不得不說,所以「入大乘為本」,開始「說是經」,引導大家「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一切智」是佛智,也是「自然智」,這是「無為法」,本來就存在的,人人本具。人人通達真理,真如本性自然現前,這就是「自然智」。「自然智」是自己勤精進,道理才能入心。佛陀只是教導我們方法,精進還是要靠自己。

「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是如來的知見,如來的知見能「愍念安樂一切眾生」,此「無為法」人人本具,與佛同等。我們不解如來知見,是因為我們還無法發現本來就有的真理。

真理,是心要清淨柔軟,懂得關懷天下眾生,為人人的快樂幸福而付出,為眾生拔除苦難等等,這是如來的知見。佛陀見眾生苦,所以向我們說苦、集、滅、道的道理,

「集」了種種煩惱,所以受苦,我們要「滅」苦,方法是憐憫眾生;懂得憐憫別人,表示我們法有入心,有力量幫助別人。慈濟的教富濟貧、濟貧教富,目標就是養成我們的憐憫之心,安樂一切眾生,是很重要的「入大乘為本」。佛陀講此經的目的就在此。

「悲智本具,是自然妙有之智,亦即一切種智」,慈悲、智慧人人本具,是真理也是我們的如來本性,人人本具且自然的智慧;甚至通達、瞭解天下宇宙一切之智,都是人人本具。我們既已接受佛法,就要相信人人本具如來本性,應該是大根、大機,只是欠缺用心。自然我們就能發大乘心,入大乘法為本。

◎佛子受持佛戒、紹繼佛種

「有佛子心淨」,眾生受佛戒故,稱為佛子。我們既已學佛,必定要修持戒、定、慧三無漏學,佛子就是已經受持佛戒,戒能防非止惡,我們才能規規矩矩,心保持清淨,才不會受到污染。

菩薩的通名,也叫做佛子。因為菩薩是繼承佛的法脈精神於人間,「依佛之聖教而生聖道」,佛是聖人,不是神,我們要依教奉行,佛說的都是聖道——能夠讓人人成賢成聖的道理。成賢,是行菩薩道;成聖,就是成佛。

「以紹繼佛種,使不斷絕故也」,若能繼承佛陀的法脈,讓法不斷絕,亦稱為佛子。「又總稱一切眾生」,因為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人也都有成佛的可能,只要信佛、學法,都可以稱為佛子。

「有佛子心淨」,這個「心淨」,就是「菩薩修習梵行」。「梵」就是清淨的意思,我們既然要行菩薩道,一定要修習清淨行。心要無污染、無貪著,沒有欲念;這種清淨是無貪、無瞋、無癡,離棄無明煩惱,保持心的清淨。

◎清淨付出無所求

「於一切法不生取著之心」,不要有求取之心,不要有求佛加持之心。這輩子的福禍,都是過去生所造;我們要「隨緣消業障,莫更造新殃」,還要「願消三障諸煩惱」,若沒有隨緣,就無法消業障。此生種種不如意,都要用感恩心面對,感恩能接觸佛法,感恩懂得道理,甘願消除過去的業。

「甘願做,歡喜受」,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甘願的付出,一切無所求,做了之後很歡喜,輕安自在。就像菩薩修習梵行,清淨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

慈濟人平時都是「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就是「菩薩修習清淨梵行,離諸煩惱」。無所求、無所著,不生取著之心。對於一切善法做了很歡喜,別無所求,做就對了,這樣的心才是清淨。

「柔軟亦利根」,我們的心真正柔軟,能隨順境界與道理,《法華經 如來壽量品》云:「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我們既然相信佛的教法,就要降伏自己剛強、頑固的心。「質直意柔軟」,我們用這念質直的大菩提心,把自己調伏得心淨柔軟。柔軟、利根,自然根器就利;人家說什麼事情,我們就用直心來接受。俗云「直心是道場」,也叫做柔軟心,自然利根、敏銳。

何謂「五根」?身體器官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法的「五根」,則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根」叫做五法。我們要深入瞭解佛陀的教法,心若不受降伏,就無法「意柔軟」,所以「心淨意柔軟」是我們學佛的目標。我們要用心於佛法中,調伏自己,關懷天下事。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