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340集 隨順眾生根性說九部法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十月十七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時緣具合宜
施教九部法
妙權入一乘
菩提大直道

人生很奇妙,一切都在因緣中;同一個時刻,同一片天地,天下眾生各形各類,或歡喜、或悲哀,各自都有不相同的因緣。因緣不同,就有不同的生態。在這麼複雜的生態裡,要如何讓複雜人生回歸單純,使天地間的自然法則都能平順?面對各種自然的生態與生活方式,人人如何心平氣和,人與人之間如何互愛和諧?佛陀正為此事,來人間開示大眾。

◎時緣聚合時,佛說大法

人人和諧互愛,彼此關懷,一起為社會努力,這就是天下最吉祥的時刻。天下要能吉祥,唯有人心和合。佛陀教導我們,天地之間就如一個大家庭,大家庭的兄弟姊妹,若能合心和氣,彼此互愛、協力,這個家庭定然幸福、美好!從一個人的心態、一個家庭的和合,推動到整個社會,乃至全天下,自然天下就能平安。

很多複雜的事情,起點都是簡單的。「時緣具合宜」,佛陀教化眾生要視時間、眾生的根機,若時間適宜,眾生根機整齊,就是因緣會合最適宜之時。佛陀開始要講大法,在靈山法會的時機、因緣都準備好了。因為五千增上慢人已經退席,留下來的人都準備歡喜接受佛的大法,這就是「時緣具合宜」。

時與緣都已具足,佛開始「施教九部法」。其實,三藏十二部經何其浩瀚!但是佛陀見眾生根機還未整齊,或者不知啟請高深大法;佛陀在講說一乘大法之前,就先用「九部法」為眾生施教。此「九部法」就是以妙權──權教、方便法,先從小乘、中乘開始,才引入一大乘,故說「妙權入一乘」。「一乘」就是菩提大直道。這個場合、因緣已經具足了,若不具足,佛陀也無法再等待,一切都隨順因緣。

佛陀過去所施教,是要將大家引入「一乘法」,但是無人懂得請法,佛陀只好一直保護於內心,現在佛陀無問自說,這是過去未曾有。現在要回歸這條簡單的菩提大直道,雖說「簡單」,實則非常深奧。人生苦難偏多,要救人,也要看人人是否歡喜接受?方法很多,其中也有複雜之處,小自人與人的關係,以及每個人的心態、情緒,大到治理國家的方法。

◎視時機、待因緣,緬甸災民得離苦

二○○八年,納吉斯熱帶氣旋侵襲緬甸所造成的大風災,根據報導共超過十萬人死亡。但是,這個國家非常封閉,儘管英、美、法等大國,基於人道精神,結集豐富的救援物資運到緬甸近海,軍政府仍拒絕國際救援船進港。

政府若能用單純的心來想,人民正是亟需物資救援之時,趕緊接受就有很多災民可以得救。但是,政府又考慮到各國來幫助的目的何在,這就是一件很複雜的天下事。因為政府不願受其他的國家所控制,寧可災民自食其力站起來,也要保有國家自己的尊嚴。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七憍、八慢」的毛病,擴大到社會、國家亦然。為了進入緬甸幫助災民,慈濟人抱持簡單的一念誠心,很低調迂迴的尋找可以援助的因緣。慈濟並無任何企圖,只有一個如何緊急救人的目的。但礙於環境的限制,只好不動聲色,所以能夠救人的力量,就比較微弱,能發放的人數,比起廣大受災民眾,只是微末,這也是無可奈何!

儘管愛的理念很宏大,但在此大環境下,機緣未到,只能用很低調的態度去接觸民眾,在付出的過程中被緬甸政府看到了,發現慈濟這個團體沒有任何企圖、或要求回饋。於是,總理公開發函,邀請慈濟進入緬甸去瞭解民眾的疾苦,並設法幫助他們。現在,慈濟人進出緬甸都很自在;在急難救援告一段落後,又為他們的教育,著手「希望工程」。

慈濟在緬甸的首都仰光,蓋了三所學校,從最初的處處不便,到現在能做到如法、如規。幾天前,緬甸的教育部次長專程來到臺灣,向慈濟說感恩,且誠懇地表達,緬甸的社會需要慈濟人文,他希望能撥出一塊土地給慈濟建設;看到大愛臺的節目,覺得能夠普遍教育民眾,也是該國所需要的。他來臺灣這幾天,看出慈濟單純的善,這單純善念合和的團體,就是他們國家最適合的,所以慈濟入緬甸的因緣已經合宜。

因緣若未到,什麼事情也無法成就。天長地久,空間如此之大,一切都要視時間、待因緣,能夠成就的就不要放棄。就在四年前,把握因緣,及時為他們把學校建設起來,從現在到未來,有成千上萬名學生都有進學的希望。建設學校是「有為法」,它能長能久,但是年久歲深,當然也有生滅之時;若國家安定,人人和平相處,學校應可屹立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此即「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如若好因緣再繼續,人人合和互協,社會應該更祥和,這也要視因緣而定。

經云:「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

「我此九部法」,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說於因緣。譬喻并祇夜,優波提舍經。又曰:「我此九部經,隨順眾生說。」
「隨順眾生說」,謂菩薩欲為眾生說法,先以善巧方便,隨順教誡,令生信樂心;
然後以如來甚深妙法,分別解說,令其易解易入,獲大利益,是名隨順眾生說。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陀覺悟成佛的剎那,腦中閃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佛陀想要與大家分享的事情。但是,看眾生根機仍然愚鈍,佛陀只好施設「九部法」,用權巧方便法來引導眾生。

「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因為想要說「你們大家都能成佛」的因緣不成熟,時機還未到,因此未說。「今正是其時」,現在因緣、根機,差不多都成熟了,不能再等待了,所以「決定說大乘」。

「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因為眾生根機不整齊,只好隨順根機因緣,向他說心中的煩惱如何去除,啟動他想要修行的心。人人都有煩憂,例如煩憂家庭、情愛等,像這種患得患失,擔憂就很多。佛陀用小法、視因緣,教人暫時消除心頭的煩惱,先啟發讓他知道人生無常,再進一步讓他懂得學佛、聽法,懂得聽法能去除煩惱,這就表示開始要入道了。

佛陀說「四諦」、「十二因緣」,教導人人去除內心的無明煩惱。煩惱就是內心的無明,無明會造成愚癡,癡就會撥無因果。人間所造作的惡,不斷累積在內心深處,一念無明生三細,微細到看不出此人的真相。就像有的人在人前都是笑眯眯,樣樣好,每件事都願意承擔;實際上卻很怕辛苦、逃避責任,在人後就有很多的是非和煩惱,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這是眾生的毛病,表面功夫很好,但是內心深處卻深不可測。修行者必定要「誠、正、信、實」,否則心機深重,所做的事都會違背道理。

◎觀機逗教,令生信樂心

佛陀為了芸芸眾生無盡的煩惱,隨順施設種種的方法。因為小根、小智者煩惱多,因此先用「九部法」為眾生說法。這「九部法」,「或說修多羅,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說於因緣。」除了「修多羅、伽陀、本事、本生、未曾有、因緣」,還有「譬喻、祇夜」,「優波提舍經」,合起來是九部。用此「九部法」循循善誘眾生,希望人人能夠清楚、瞭解而生信樂之心。

現在因緣成熟,因為時間不能再等待,此時不說不行了,佛陀於是開講大乘《妙法蓮華經》,希望用《妙法蓮華經》的法水洗滌眾生的無明煩惱,引領大家走入菩提道。因為濁惡的世間,濁氣愈來愈重,佛陀不得不說此大乘妙法,以對治濁世眾生的煩惱。

「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最後佛陀要將此法交代,但是在座的弟子有多少人願意承擔呢?佛陀希望人人能夠瞭解此道理,是故說此經。也因為如此,這部經才能流傳迄今。

「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這「隨順」就是「菩薩欲為眾生說法」。佛陀還未成佛之前,也是走過很長的菩薩道,「先以善巧方便」,用種種善巧方便之法「隨順教誡」,令眾生能夠生起信樂之心。

發菩薩心者,也是要用種種善巧方便法,隨順根機教育眾生。教導眾生做對的事,就是智慧;做不對的事,就是愚癡。對的事,做就對了。道理如此簡單,這就是「教誡」,讓大家生起信心,歡喜去做。這就是隨順眾生。

現在的社會,需要有人積極投入付出,也要有人好好持戒。因此,佛陀對在家弟子設五戒;慈濟對在家弟子制定「十戒」,以因應現代複雜的社會。十戒、十善都是我們要推動的,讓人人懂得如何信樂佛法,在社會人群中付出得很甘願,做得很歡喜。「然後以如來甚深妙法,分別解說」,然後漸漸引入甚深妙法,一一為大家解釋。

「令其易解易入」,用「九部法」,包括因緣、譬喻等等,用短短的偈文,讓大家容易記得。「獲大利益」,此法若能入心,才是真正的得到利益。世間的物質再多,總有失去之時。法若能入心,會永恆存在心裡,這才是「獲大利益」。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