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316集 世間無佛當如何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由悟起行修菩提
直心道場至究竟
信解行證菩薩道

學佛者行中有法,法就能與日常生活合而為一。「由悟起行修菩提」,我們若能覺悟人生無常、世事多變,佛法真理入我們的心,就能回歸清淨的本性。「信為道源功德母」,我們有這念信佛所說法的信心,就能覺悟人生瞬息多變,但這種「悟」也只是小悟,有此覺悟,自然就能培養深信,深信自然就能深悟。由信而悟,由悟起行;有信、有悟,繼之身體力行,就是修菩提。

◎慈濟愛無差異,但因緣有別

我們內修外行,內心不離開道,今日聽到的法,與外面的境界會合,是否能體會到瞬息變化的無常?能否從分享者口中,瞭解他們走過很多路的心情?能否從他們口中所描述的境界,體會人物的悲哀喜樂?

就如人文志業體的同仁,去到不同國家採訪當地的人、事、物,將他們的感覺與分析,透過有影、有聲的畫面傳回來與我們分享。印證佛陀所說的,世間形形色色,隨著因緣果報,而生在不同的環境,生活有不同的因緣遭遇。讓我們看到人生苦難偏多的境界。

又聽到新聞部同仁的採訪報告,將慈濟過去從事國際賑災的足跡,進行重訪,慎重瞭解過去大災難發生時,慈濟人走過的那些路、那些人,現在的境界又是如何?影像拍回來,也都一目瞭然了。

無奈有的地方發生災難多年,境界絲毫沒有改變。受苦難的人,還是欠缺人間的關懷,國家的政策對災後重建又很緩慢,就如海地,經過兩年半,回頭再看,景象依舊。災民仍然住在破爛的帳篷裡,颶風一來,這些破爛的帳篷又變成攤在地上的一堆垃圾。災民真是無語問蒼天,誰能付出大量的愛去幫助他們重建呢?這必定要天下多數人合心齊力,更重要的是國家的領導者要有魄力。這些因緣要會合,才能改變、提升災民的生活。

例如印尼,二〇〇二年雅加達遭遇嚴重水患。同樣是災難,但因緣不同;慈濟人的用心,有因緣與當地政府會合,災民因禍得福。現在住進大愛一村、二村,生活多麼亮麗!因緣不同,所得到的「依報」及「正報」也大不相同。普天下有各自不同的境界,透過人文志業體同仁的重訪,把畫面蒐集回來,讓我們能夠印證佛陀所說的法。故說,信而悟,悟而起行;我們必定要外行內修,相信佛所說法。

有了好因緣,再匯集無數人的愛,苦難人就能夠得救。在菩提道上,我們要福慧雙修,聚集許多人的福與慧;慈濟已為修女重建三所學校,接著還有一所幼稚園也在規畫中。看到重建學校的畫面,基礎、結構都很堅固,似乎已看到孩子未來的希望。

如若能讓海地人民老有所安、幼有所養;老人有安定的居處,可以頤養天年;幼者有良好的教養環境,培養人才。但這需要世間人人發心,修福並修慧,凝聚許多人的愛方能成就。

◎信解行證,念念不離菩提道

我們要如何在這條菩提道上修行?「直心就是道場」。我們要用「直心」——佛說如是法,我們就如是信,如是行而修,這叫做「直心」。「直心道場至究竟」,我們若能抱持「直心就是道場」,自然一心一志向菩提大直道前行,一直到達究竟成佛的境界。其實,佛在我們心裡,這條菩提道也在我們心裡。只要菩提心依舊,起心動念,都不離開覺與道。

凡夫起心動念,都是貪、瞋、癡、人我是非,若能轉一個念,天下眾生悲苦多,我們要如何為天下眾生解開苦難?我們若能好好修行,就會有因緣。「信解行證菩提道」,我們若能相信,自然舉足動步、心念都不離這條菩提道。唯有「信」,才能盡覽菩提道的風光,也才能體會佛的教法。

所以,信、解、行、證,「證」就是在這條菩提道上,真正體會法的境界。佛陀所說法與天下宇宙、人、事、物理,非常契合;我們若瞭解,心境是輕安、自在,自然就會殷勤精進行於菩薩道上。

我們不只知道世間苦,還要瞭解因緣的去來,更要精進行六波羅蜜。瞭解「苦諦」,就是聲聞;超越聲聞,瞭解因緣果報、世間無常,就是緣覺;超越緣覺,行六波羅蜜,就是菩薩道。在佛法中,行菩薩道要步步精進、沒有停滯。

「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我們修行,若自以為已經得到聲聞、緣覺,不再進取佛陀所教化的菩薩法,行菩薩道;自以為已經得到「最後身」、究竟涅槃;不再攀緣,心已經清淨,此生結束,不會再來六道輪迴。這就昰「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只在化城就很滿足,不知道此化城是虛幻的,真實的境界依然遙遠。

這些停滞、不肯前進的人都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為什麼呢?「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此法」就是教菩薩法。佛陀來人間的目的,就是要教導人人成為菩薩;菩薩道的盡頭就是佛的境界。若是不肯相信,只停滯在不究竟的化城,要到達佛的境界,何其困難!

經云:「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

「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即世間無佛為之說是妙法。
「滅度」,即涅槃。
滅,是滅見思、塵沙、無明三種惑;
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

佛陀滅度後,世間已經無佛了。其實,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佛就已入涅槃;但是,佛的法身還在人間。我們若相信,法是從佛陀的精神所留下來的,則法就是活的法。若不信此法,就好像佛在世時親自說法,尚有「增上慢」人不肯深信,不願信受奉行,這些人實非佛弟子。

佛陀警惕大家,此時若不好好信受奉行,還有「增上慢」之心,一旦佛入滅,世間就無佛可以解釋此妙法。

◎佛的滅度,已斷變易生死

何謂「滅度」?就是涅槃。涅槃稱為「滅」,就是滅見思惑、塵沙惑及無明惑這三種很微細的煩惱。阿羅漢已滅除一般凡夫貪、瞋、癡的煩惱。

見思惑、塵沙惑與無明惑,是三種非常微細的「惑」。「見」,在五濁中叫作「見濁」,見解與思惟的觀念若偏差,就會產生貪、瞋、癡、我慢、懷疑,其源頭都來自於「見」、「思」二惑。「塵沙」,表示無量數的煩惱,如微細的沙塵,無孔不入。佛陀來人間之所以度化困難,就難在眾生具足「見思」、「塵沙」以及「無明惑」;這些「惑」,障礙了眾生的心。

明明是不對的,仍執著於自以為都是對的,這叫做自障礙,也叫做惑,惑就是障礙。因為見解不同而起爭執,你說我的見解偏差,我說你的思想混淆;彼此之間互相障礙,就是來自於見思、塵沙、無明這三種很微細的惑。

「度」,就是度「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凡夫有「分段生死」,此生的因緣盡了,還有來世的因緣一切隨著因緣果報,由不得自己;即便修行者,煩惱仍未斷除,也是要隨順因緣,這就是「分段生死」。

至於「變易生死」,這些「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的人,雖已斷除「分段生死」,但還未斷「變易生死」。這種只顧自己,不想打開心門,不願透徹瞭解宇宙萬物真理;只求不與人結惡緣,卻不想入群與人結好緣,不願意用廣大的心胸去體會更多的世間法、出世間法。

雖然「分段生死」已斷,不再造惡因、結惡緣;但是思想觀念自私,只為自己,不願為大地眾生著想,因此尚未究竟。佛的滅度,已斷「變易生死」,故能開闊心胸,去來自在,如今仍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也是四生慈父、三界導師;因為佛的法身仍在人間,只要我們能活用佛的法,佛的法身自然就存在。

我們要相信佛的教法,聞思修並信受奉行,才是真正得到佛所教化;身體力行,叫做信而悟、起而行。修行,直心是道場,能「信解行證菩薩道」,才能到達究竟的地方;聽法要入心,還要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才是真正信法、受法之人。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