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311集 佛唯教化菩薩事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九月十五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為佛弟子應信受佛教
信己真如本具菩提心
唯行菩薩道歸如來地

昨日清晨走出書房,望向天際,還能看到下弦月、星星,以及遠方的晨曦;但是今天,下弦月不見了,天空只剩一顆非常閃亮的星星孤懸在天際。距離昨日,也不過二十四小時而已,但是日、月、星的行蘊,仍在不知覺中微細地輪轉。天地萬物無不都在行蘊中,我們的生命也隨著行蘊,日日消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佛陀所說的教法,無不是大智慧,身為佛弟子,我們要信受奉行。

◎感佛恩,回歸真如本性

「舉一隅能以三隅反」,世間的師傅傳授做一張桌子的訣竅,只需教一個桌角怎麼切,才能方正,徒弟就應知道其他三個桌角要怎麼切。但是,佛陀不只教導四個角,還耐心地教八個角、十二個角的方法,不厭其煩,隨機逗教。世間的師傅,只能教我們一時;佛陀教我們的則是生生世世,所以我們要時時感佛恩並自愛,懂得自愛,才會認真把握時間,成就自我一輩子的慧命。

常說,自愛就是報恩──報佛恩、父母恩、眾生恩。無論在家、出家,我們佛弟子都要懂得疼惜慧命,懂得自愛報恩。「為佛弟子應信受佛教」,佛陀教育我們,「信己真如本具菩提心」,我們要相信自己本來就具足真如本性。要回歸真如本性,一定要從凡夫地往覺悟的道路直行。只要願意回歸真如本性,菩提道就在我們心中。

真如在內,還是在外呢?是從內發出。要回歸清淨的如來本性,我們就要受法,走上這條菩提道。人間道路千萬條,毫釐偏差,就成為邪道,邪知、邪見會製造無量數的煩惱、業力等。菩提道在我們的心,與真如本性同源,我們唯有行菩薩道,才能歸如來地,回到真如的本性。

◎四比丘沉迷顛倒,不思精進

時間,在行蘊中消逝;修行稍微閃失,可能就會心生懈怠。佛陀時代,有四位比丘在祇園精舍外的樹下聊天,各人說出自己最想追求的人生目標。

第一位比丘說:「這輩子最想追求的,就是在草木豐美、花雨繽紛的春天中遊山玩水。」第二位比丘則說:「我最歡喜與一些親朋好友或最親、最愛的人,一起唱歌、跳舞,快樂過日子。」第三位也說:「我最羨慕的是榮華富貴的人生,擁有很多錢財、寶物享用無虞匱乏,這種享樂的人生是我最嚮往的。」

第四位比丘卻說:「我還一直回憶過去,若時時有嬌妻、美妾陪伴在身邊,歡喜作樂,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每一位都陶醉在自己心所欲求的境界裡。佛陀從精舍往外看去,見四個人說得十分歡喜,就說:「來,把外面那四位比丘請進來。」

佛陀問這四位比丘:「你們在說些什麼?談論什麼法?」四個人跪在佛前,懺悔地低下頭來。佛陀又問:「說啊,說出你們的真實話。」四人只好重述剛剛各自說過的話。佛陀非常慨嘆:「過去的人生,在迷茫中追求,出家之後,心還停滯、留戀在過去,甚至追求虛幻的未來。」

「人生無常,生命苦短,時間不斷消逝。榮華富貴很短暫,追求榮華富貴是多造業。嬌妻、美妾也有衰老的一日,以及身體不淨。可惜你們出家之後,只是虛度時光,不受佛法,前面的道路都是分支邪道。因為你們沒有發心,如來清淨本性也都消失了。」佛陀鄭重地對他們做一番教誨。

在座的人聽到佛陀開示,受益無窮,因此覺悟者也很多。人生如此短暫,為何還要沉迷在過去、追求於未來呢?佛陀說過:「劫濁亂時,眾生垢重」,在佛陀的僧團中,都還有這樣的顛倒人生,更何況世俗之人?可見佛陀時代,人心已有濁氣。在這劫濁,人心亂了,眾生不斷產生垢穢的心態,慳貪、嫉妒,所成就的是不善根。

佛陀為了對治眾生諸不善根,不得不從一乘中開出三乘的教法。豈止是三乘?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的濁心、煩惱。三乘只是對僧團中這些聲聞、緣覺、菩薩的修行者,分別開出四諦法、十二因緣觀、六波羅蜜。這三乘法,總歸就是菩薩法;唯有菩薩法才能回歸菩提道,菩提道才能回歸本具的如來心地。

經云:「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

「羅漢」,謂具智斷之能,明白真理名智德,斷盡煩惱名斷德,亦即菩提真實道。
若實得阿羅漢者,今聞此經即便信受,進求菩提。
若不聞不知,自謂羅漢、辟支佛豈非增上慢人。
「辟支佛」,謂有覺悟之智,聞即能解,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
「不聞不知」,此謂不解佛之心意,聞而不信受,成增上慢。

佛陀再次提醒舍利弗:大家仔細聽,若是我的弟子,自以為對苦、集、滅、道四諦法的道理都很透徹瞭解,已經證到羅漢果。或自以為,我不只瞭解苦、集、滅、道,同時對十二因緣法來去因緣,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也都瞭如指掌,自以為已證辟支佛果。這些人,卻「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不知佛佛道同,每一尊佛來到人間,為眾生所說法,只為了教化菩薩、化度人人行菩薩道,以回歸真如本性。

自度、度他,就是自覺、覺他;自己覺悟之後,入人群中去度眾生,共同向著菩提覺道走,這叫做覺行圓滿。如此才能入如來地,回歸真如本性。

假如人人自以為:我已經得羅漢果或得辟支佛果,不聞不知也不想瞭解諸佛來人間教化菩薩的苦心。這就是增上慢人。

◎羅漢具智斷之能,獨覺有覺悟之智

何謂羅漢?就是「具智斷之能」,他的智慧能夠斷盡煩惱。常說「內修外行」,「內修即是功,外行即是德」,叫做功德。我們的智慧功德,必定要斷除一切煩惱,在人群中,不受人群、事物所污染;內修、外行在菩提真實道,才是真阿羅漢。

現在佛陀開權顯實,過去所說都是權巧方便法,現在開始講真實道。若是證得阿羅漢果者,一定能信受奉行,以瞭解佛知、佛見。如若仍停滯在「不聞不知」,自謂已經證得阿羅漢,或證得辟支佛果,不想瞭解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這就是增上慢人。

所謂的辟支佛,就是「有覺悟之智」,也叫做「獨覺」。無佛在世時,來到人間,憑藉原來清淨的本性,興起人生無常之感。不瞭解何以日月不斷地循環,有心想要探討生、老、病、死,以及成、住、壞、空的道理從何而來;他比一般凡夫有覺性,懂得要修行。雖然無佛在世,也能體會人間無常的道理。

但是道理的源頭在哪裡?與慧命如何銜接起來?他並不清楚,以致還停滯在獨覺、辟支佛之地。佛已經出世,有的辟支佛接受佛陀教法,「聞即能解」,能瞭解佛所說法,及時回歸自己清淨本性,懂得「求自然慧」,這就是辟支佛。

◎未得謂得,增上慢人

得大智慧,自然智、無師智、一切種智等,都是「自然慧」。人人本性自然,本來就是,但是都停滯不前。佛陀時代,部分羅漢、辟支佛也停滯了。辟支佛精進求自然慧,卻「樂獨善寂」,只希望獨善其身。獨覺的境界,體會人間無常的道理,不敢再去造因或造緣,只求自己能清淨了脫。

這就是佛陀所要鞭策的,他們應該再向前前進,不是停滯於此,這不是究竟,此即辟支佛乘。這些羅漢、辟支佛,雖有如此悟性,但是不瞭解佛陀唯一佛乘,是「但教化菩薩事」,若仍停滯「不聞不知」,不肯再向前精進,就是不解佛的心意。

或只聞,心不起信樂,自以為已經聽過、知道;或者認為守在自我境界不與人攀緣就好,這就是還不瞭解佛的心意。全都是聞而不信受,「未得謂得」;還未真正證到佛的境界,卻以為自己已經足夠,已經證得,這就是增上慢。

佛陀說法四十多年,親自調教,但是到法華會上,仍有五千人退席,即便在座者,還有聞而不信受,不懂得起歡喜、信樂的心。佛的僧團中,佛陀親自調教的弟子,仍在追求世間的欲樂,這是情何以堪!佛陀慈悲開啟我們的心門,讓人人回歸菩提道、入如來地,我們怎能不自愛,不好好固守自己的道心呢?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