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310集 佛於一乘分別說三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九月十四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眾生本具佛性
為開示佛知見
真如惟一佛乘
更無二乘三乘

眾生本具清淨明朗的佛性,何以會煩惱覆心呢?為何自性中的佛性不能突破,甚至掃除煩惱呢?我們要學的,就是要學得掃除無明,讓本具的佛性能夠開展的方法。佛陀正是為此一大事因緣,來為眾生「開、示」,使令能夠「悟、入」佛之知見。

◎悟入佛知見,常懷感恩心

我們若能體會佛知、佛見,就是我們的佛性現前之時。就如明眼人所見境界清澈明朗,但患有眼疾者所見的是霧濛濛一片。到底是境界模糊,還是眼睛有病而模糊呢?要與明眼人所見境界一致,就要先治癒眼疾,這就是「知見」。凡夫就如病眼一樣,內心清淨明朗的佛性迷茫了。佛陀告訴我們,境界還在,佛性同樣人人本具,只要具足佛知、佛見,自然與佛所見境界一樣,這叫做「真如」。

如何讓我們的見解與佛一樣?就是直指明心見性。佛陀以種種因緣、譬喻言教,讓我們知道眾生皆有如來智性,如此就能啟發我們的慈悲心,尊重自己有佛性,也尊重他人有清淨的真如本性,彼此尊重、互相敬愛,人與人之間都懷著感恩心。

慈濟人常言:「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我們報佛恩,就要尊師重道,敬重佛陀的教育。佛陀是娑婆世界的本師,也是三界導師,我們要依教奉行,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我們若能自愛,認真修行,就是尊重佛所教化。人人要懂得自愛,能自愛的人,就懂得報恩,報佛恩、報父母恩、報眾生恩。

我們若能付出,就是感恩。感恩我們的見解、思想正確,才懂得付出;有能力付出,所以感恩。

佛陀用種種方法,讓我們相信人人本具佛性。我們要借重佛陀的教育,破除層層無明,讓真如本性顯現。因為眾生根機千差萬別,佛陀就要用種種方法「開示」眾生,「悟、入」佛的知見;「開、示」在佛,「悟、入」在眾生。佛陀隨機逗教,教法雖然千差萬別,回歸則是一佛乘的方法。

◎佛以悲願,常住五濁世間

「更無二乘三乘」,佛陀出現在五濁惡世,因為眾生需要教育,眾生若沒有法,世間濁氣會愈來愈重。佛陀要來清淨眾生的心,所以頻頻出現在人間。人生的世間──時間、空間。地球的空間並不大,時間對人間來說很短暫,但在佛的世界是永恆;虛空有盡,佛陀的願力無窮。我們念誦懺悔文時,都會發願:「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這個願,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那一念悲心啟發了這個願。

從佛的世界看眾生,人間的時間很短暫,空間也很微小。從佛世到現在兩千五百多年過去了,其實,換算成忉利天也不過二十幾天。人間一個月是三十天,但是忉利天的一個月,是我們人間的三千年。因為人生短暫,所以佛常住人間。

我們常說「佛常住世」,正是「無生無滅」的境界。對佛而言,兩千五百多年並沒有多久,哪有什麼生與滅呢?只是為了度化、教育眾生而示相在人間。

《法華經》有言,諸佛出世在濁世,不只釋迦佛,所有十方諸佛,都在劫濁時刻出現人間。因為在此「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煩惱、濁氣重,成就很多不善的根源,所以諸佛來人間教育眾生。

經云:「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諸佛乃於此時示現出世者,為度一切有善根、有緣之眾生,使之發出世心。
「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又以五濁之故,不能頓時教化,遂有三乘權教之說,實仍以一佛乘為究竟也。

眾生因為煩惱無明,根機不整齊。有的人煩惱濁氣較重,無明就愈深厚;若是濁氣較輕、較淡,根機就較敏利。就如眼睛看境界,眼疾輕微的,看的境界比較明朗,眼疾重的則一片模糊。境界猶在,但是個人的見解、觀念不同。倘若無明、濁氣愈深重,觀念、見解就愈偏差,所造的慳貪嫉妒等惡業就愈多。

佛陀用種種方法教導,都不離一佛乘,從一佛乘分別說三乘。眾生根機不同,佛陀就要隨機逗教、應病下藥。人人本具佛性,佛陀用種種方便法,就是要讓我們回歸一佛乘,回歸真如本性。

◎阿難善巧柔軟,累生世結好緣

諸佛為何要在劫濁時代出現人間呢?為了要度一切有善根者。人人本具佛性,當然也都具善根。但是有的人濁氣很重,與佛無緣。如我們常常提起的貧婆,就是與佛無緣,卻與阿難有好的因緣。因為佛陀在修行的過程中,曾疏忽了一位眾生。

在久遠劫前,有一位婦女遭遇家庭變故,傷心啼哭。有位修行者經過時,問她為何啼哭?她傷心敘述丈夫、孩子突然先後往生,家庭貧困等,很多的煩惱令她感覺人生的苦。這位修行者說道:「眾生本來就是如此,有什麼好哭的?看開吧!」說完就離開了。

後面又一位修行者走過來問這位婦女:「妳到底怎麼了?」輕柔的語言與態度,撫平了她的哀傷。她同樣訴說她的苦難遭遇,這位修行者就用種種方法來膚慰她,並從身上拿出一條手帕遞給她說:「看開,人生本來就是如此,無論長短,總是有這一天。妳現在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哭壞了身體。來,擦乾妳的眼淚。」

這位婦女接過手帕,擦乾眼淚,向這位修行者說感恩,修行者就離開了。佛陀對弟子開示說:「我為何度不到這位貧婆?走在前面的那位修行者就是我,那位走在後面的修行者,就是阿難。因為阿難心思細膩、善巧、柔軟,所以能夠結這麼多好緣。」

◎行菩薩道,脫離濁世煩惱

阿難是佛陀的堂弟,也是佛的弟子,累生與佛同世修行;阿難形相莊嚴,佛陀三十二相,阿難就有三十相。當年結集經典時,阿難站上講壇重述佛陀的法,很多人都很驚訝,以為佛陀回來人間了,也有人認為是十方諸佛來了。這是他過去生中,與眾生廣結善緣,很多人看到阿難,都會起歡喜心。

佛陀說諸佛出於五濁惡世,為度一切有善根──就是有緣的人。因為有緣的眾生,累世都曾播下善種子,以法水滋潤過,所以根蔓愈延愈深廣。這是諸佛來人間的目的,不斷接引這些眾生,使之發菩提心、修出世行。

佛陀希望眾生能發菩提心,以覺悟的心,修出世行;心於濁世中而能脫離煩惱,回歸清淨如來的真如本性,就如蓮花出於汙泥中,而不受污染。

處此五濁之世,雖然人人本具佛性,但眾生根機不整齊,不能頓時教化。佛陀對有緣、善根者,「以一佛乘分別說三」,所以有三乘權法之說法,佛陀用長時間來教育眾生,最後仍以一佛乘為究竟之法。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