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301集 歸元無二路,唯行菩薩道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九月五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如來為眾說教
暢本懷開知見
心佛原無差別
歸源經菩薩道

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是要教育人人回歸如來清淨本性,讓我們慧命得以增長,這是佛陀的本懷。過去四十幾年,佛陀以權巧方便,設種種教法,以適應眾生的不同根機,希望人人聞法能夠回歸清淨本性。但這個本懷一直無法坦然施展出來,因為眾生的根機還無法接受佛知佛見。佛陀鍥而不捨,說法不離「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義諦。可惜,人人都無法真實體悟佛的心境。

佛陀施權,用種種權巧方便法教育眾生,但歸元無二路,我們要真正體會佛知、佛見、佛心本懷,以回歸清淨本性,必定要經過菩薩道。佛陀教育眾生佛知見──慈悲喜捨,就是要行菩薩道。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的心與佛心,與一切眾生心合為一體,共同一個名稱就是「佛心」。但是,眾生無法體會,佛陀就要為眾生說種種法,使令眾生得究竟一切種智,得以體會佛心。

過去佛陀一直讚歎佛的知見,但因這種微妙深奧的道理,眾生無法瞭解,佛陀就用種種權巧方便,引導眾生聞法,希望人人能夠「見」佛知見、「解」佛境界,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經云:「舍利弗!是諸佛但教化菩薩,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

「教化菩薩」,菩薩舊譯為大道心眾生,或道心眾生;
新譯:大覺有情,或稱覺有情者。
謂是求道之大心人。
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大覺有情。
「開示悟入」,謂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使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也。
是顯佛出世本懷之語。
「佛之知見」,所謂知見者,知智於理,見真諦法。
諦法無為,則無分別。
以無為理故,而顯有差別相。
論此知見,即佛慈開示,法由眾生悟入。

「是諸佛但教化菩薩」,無論三世諸佛、十方諸佛、現在諸佛,來人間就只為「教化菩薩」。只是眾生執著深重、無明厚重,諸佛就用種種方便施教,以教導眾生行菩薩道的方法。

◎行菩提大道,與佛心為一體

行菩薩道是修行者必經的道路,行菩薩道才能回歸人人清淨本性,也才能與佛心同為一體。千經萬論,佛陀用無邊際的法教育無量的眾生,歸元無二路,唯有行菩薩道,再無其他。

「欲以佛之知見示眾生故」,教人人行菩薩道,我們才能知佛所知、見佛所見;唯有走過這條菩薩道,才能體會其中的風光。佛陀慈悲開導,帶領人人走他走過的路、看他所看過的境界,讓人人瞭解覺悟之後,也能與佛陀一樣體會宇宙萬物的真理。佛陀慈悲無量,用心包太虛的開闊心懷愛護眾生,我們要感念佛恩、受佛教化。

「菩薩」譯法有二:舊譯「大道心眾生」,或「道心眾生」,梵語叫做「菩提薩埵」,也就是覺悟的有情。「覺悟」,就是「大道心」;「有情」就是「眾生」。大道心的眾生並非專指人類。

所謂的「眾生」,六道眾生都有覺悟的本性。佛陀的《本生經》中,提起一隻螞蟻、一隻蜜蜂,或一隻蜘蛛,同樣都有覺性。「覺」是「菩提」,「薩埵」就是眾生。眾生就是有情──有感覺、有情分,都稱為眾生。

「大道心」就是「菩提」的意思。「菩提大道直」,這個覺悟的本性很平直、簡單,只是眾生的無明煩惱,擾亂自我單純、清淨的本性,以致看不到這條大菩提道。我們現在歡喜接受佛陀的教法,不僅自己走在這條菩薩道,還要牽著許多人的手一起同行,叫做「大道心眾生」,或「道心眾生」。已成就的菩薩叫做「大道心」,當成就、未成就者,就是「道心」。開始發心要走上這條菩薩道的人,就是「道心眾生」。

「菩薩」,新譯曰「大覺有情」,或「覺有情」。「大覺有情」是已成就的菩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己覺悟,還要發心立願廣度眾生,即是「大覺有情」。或瞭解佛的教法之後,開始發心、立願,叫做「覺有情」。「大道心」與「大覺有情」,文字雖異,意義則一。

求道之大心人,就是已在求道又發大心之人。道心眾生,就是求道、求大覺之人。發心要發大心,不只獨善其身,還要牽引大家一起抵達。人多一起走,就是開闊的大菩提道直,勝過自己一個人在小路上踽踽獨行。

佛性人人本有,人人發菩提心,用愛付出,教育、陪伴還不瞭解的人;人人受化、人人共一心,此世間不就是真正安詳平和的人間淨土嗎?「欲以佛之知見悟眾生故」,這是佛陀的悲心本懷,唯獨用佛的知見來啟悟眾生。

佛陀的心靈境界輕安自在,希望眾生與他一樣輕安自在,人人都能享受到無邊際宇宙的覺性。

◎悟入佛知見,如移骨髓入體

佛陀來人間的目的,是為成長眾生的慧命。因此,殷殷為眾生「開、示」,期盼人人皆能「悟、入」。「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是要讓人人瞭解自己本具佛的知見;使眾生能「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不能只是瞭解、知道,進而還要受用。

佛陀施教的最大期待──「欲令眾生入佛之知見故」,希望眾生的知見能夠覺悟,進而能「入」佛之知見,即是法全都入心。就如血癌病患,身體無法自行造血,經過精密配對,醫師要移入健康人的骨髓前,先要殲滅病患體內的壞細胞,病患要耐得住一段辛苦的治療過程,待新骨髓注入體內,不生排斥,就能好好地受用。同理,眾生本具慧命,只是被無明阻斷功能。佛陀的教育,就如同將健康的法髓移植進來,讓眾生恢復原來本具的功能,回歸清淨的如來本性。

但是,有些學佛者卻很執著,不懂得及時受用正法,反而去找旁門、邪道。即便知道血癌這個病來得凶險,卻不願接受殲滅病菌這段辛苦的過程。若是如此,即便輸血進去,因為病菌沒有去除,不久又會消耗掉了。輸血不過是維持短時間的生命,必得自己具備造血功能,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法髓入心,滅邊見邪見

同理,慧命要成長,法髓要入心,必得去除偏知、邪見。我們要正知、正見,知道因緣果報,佛陀所說的教法,才能真正的悟入心來。我們要聞、思、修,還要戒、定、慧;聽法之後,要好好思考,及時身體力行。佛陀指導我們修行成佛的必經之道──菩薩道,佛陀也是這樣走過來。「入佛知見」,佛陀所說的教法,都是顯示佛陀出世的本懷──慈、悲、喜、捨,生生世世為眾生拔除苦難,讓眾生到達安穩樂處;安穩樂處,就是去除凡夫的見解,與佛的知見平齊。

知見,就是知智於理;佛的知見,不是小知、小見,而是大徹大悟的大智,也就是「一切種智」的境界,始終與道理會合。「見真諦法,諦法無為」,瞭解真諦的道理後,知道真理就是無為法,能夠回歸自然清淨本性。因為眾生無明,佛陀就要用種種有為法,亦即種種譬喻言辭,用人、事、物作比喻,讓大家瞭解道理。

我們若能見真諦,知道「諦法無為」,本來就有,例如人人與生俱來自然清淨的本性,就是「無為法」。「則無分別」,就是以無為的道理,顯示有差別之相。因為本來就有,但是從眾生一念無明開始,造就千差萬別,種種的人我是非,所以佛陀不得不用種種方法來譬喻,藉此來論說佛之「知見」。

「開、示」是佛陀的慈悲,「法由眾生悟入」。我們若能將法「悟、入」心中,心就有法。否則只有聽法沒有入,就是「無法度」;無法入心,我們又怎能得道?儘管眾生愚鈍,佛陀永不放棄,仍以那分慈悲為眾生「開、示」,等待眾生有「悟、入」的一日。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