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299集 在纏之體,還本清淨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九月二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眾生為二障迷倒封閉
如是在纏之體煩惱擾
佛陀為開示令顯真如
使得心性清淨還本淨

凡夫不離二種障礙:一是煩惱障,一是所知障。這二種障礙使我們迷茫、顛倒、封閉。迷,就是迷迷茫茫不知所從,以致無始以來,就在六道輪迴,由不得自己。

◎凡夫為煩惱、所知障纏縛

這一世捨報後,來生會到哪裡去?是上天堂享樂,或再來人間?人間紛紛擾擾,會出生在何種家庭?或在地獄、餓鬼、畜生道中?不得而知。雖然人人本具明朗佛性,但我們都被煩惱和所知障障礙,才會迷茫不辨方向,不知要往哪裡去。

就如一位登山者迷失在樹林裡,找不到出路一樣。我們有機會聽聞佛法,卻不懂得及時把握,仍隨凡夫的境界迷茫顛倒,輪迴在六道中由不得自己。這種迷茫、顛倒,就如同把自己關在一間暗室,又把門窗關得密密實實的,外面的陽光照不進來,要如何分辨方向?我們唯有打開心門,才能見到智慧的光明。

聽法沒有受用,是因為法沒有入心,漏失掉了;法若沒有入心,自然我們就回歸凡夫迷茫、顛倒、封閉的生活。就如門、窗沒有打開,被二障所障礙,心還在黑暗中。二障中的煩惱障,凡夫普遍都有。另一項是「知障」,或曰「智障」;知與智,雖然知道正法,卻偏偏又去追求邪知、邪見、邪法,這叫做所知障──障礙正法的見解。

所以,「如是在纏之體」,煩惱將我們擾亂了,就如「在纏如來」。人人都有如來清淨本性,卻被煩惱纏縛、不得自在,叫做「在纏如來」。「在纏之體」,就是我們的本體、本性被煩惱纏縛、困擾。

◎發無上願,直到斷盡煩惱

煩惱,就是貪、瞋、癡、驕慢、懷疑。明明知道,眾生因緣果報互相纏縛,但我們都在貪慾、瞋恚、愚癡中生活,不斷祈求多子多孫,哪管未來子孫是來報恩,或來討債?聽法之後,知道眾生受因緣果報所拖累,但很多人還是一樣的執著。

求長壽,百歲就是長壽,但也不過是忉利天一天的天壽,或是四天王天的兩天而已。佛陀已經啟示我們:「世間人命苦短」。佛陀在人間說法的第一項道理──「苦」。但人人一逕地求財、求子、求名、求壽,受盡種種求不得之苦。因此造作一些功德,冀望事事如意,心目中期待的財、子、壽都能具足。即便活到一百歲,與天堂相比,仍是很短暫。短暫的人生充滿煩惱,我們又不斷複製煩惱而不得解脫。

我們要好好靜思,人生何者最重要?聽法之後聞思修,及時修行,讓我們的煩惱,一世一世逐漸淡化,此生若無法棄除全部的煩惱,下輩子繼續努力。我們的道心要堅定,學習釋迦牟尼佛累生累世、百千萬億世不斷來人間修行。

若擔心此生無法透徹瞭解,來生會墮落在六道中,就要深自發願:此生煩惱未盡斷,來生還要繼續努力斷煩惱。若能如此發願,我們才能生生世世在人間繼續修行。

◎目犍連救母,仰靠正法力量

佛陀不捨眾生,慈悲開示眾生,只為「令顯真如」,希望人人都顯出真如,「使得心性清淨還本淨」,恢復本來具有的清淨本性。前文經中云:「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眾生迷茫愚鈍,佛陀就不斷用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設種種教法以適應眾生根機。

目犍連是佛陀弟子中,神通廣大第一者。但是,他的母親卻如此愚癡,無論孩子怎麼勸說,仍然執迷不悟。目犍連心想就連最親近的母親都勸不回來,只好自我了斷人生煩惱,及時出家修行。即便孩子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但是母親依然故我,最後一樣墮落餓鬼道,受盡苦磨,自己種的因,果報還要自受。眾生的昏聵、顛倒,真的很可怕。目犍連盡孝道救母親,也要依靠很多人的德行力量,為他的母親祝福。

受種種煩惱纏著之苦,這就是人生。人間這種貪、瞋、癡、驕慢、嫉妒、懷疑,不懂得接受正法,如目犍連、光目女之母這種人,比比皆是,以致受盡三途苦磨。眾生在人間造作惡業,人間地獄、人間餓鬼、人間畜生,也比比皆是。

眾生不斷複製煩惱造業,以致墮落地獄。佛陀不忍心,用種種因緣、譬喻、言辭,為眾生演說諸法,讓大家知道因緣果報,自造還自受。期能喚醒人人知苦,把握當下趕快修行。若要消除果報,除了自己努力懺悔,還要人人用心的祝福與牽引。

◎一法攝他同己,普度眾生

「諸法」就是很多種法,但要應眾生機;眾生有多少,佛陀就要設多少的法,以入眾生的心,這就是「演說諸法」。「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眾生無量,法門就無量,眾生有這麼多無明,我們學佛,就要用種種的法,入眾生的心。

我們要一理通,萬理徹。「是法皆為一佛乘故」,佛陀只要我們知道一項道理──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就如我們的心室放置很多寶物,卻關緊門窗,外頭的陽光照不進來,自己把「心」的這間房子關住。因此,佛陀用種種方法,要我們打開心門,智慧門就能開啟,光明、智慧就能自我照耀。

人人的智慧、佛性,與佛平等。佛陀慈悲,為我們開示一佛乘法,但是眾生不能解悟,佛陀才設三乘,演說諸法,希望佛法與我們的心,水乳相融,不相妨礙。

同理,法若入心,法就在我們的本體。只是人人都有執著、煩惱障,雖然也有聽法,偏偏心生執著。「若一法捨己同他,則舉體普彼」,瞭解真空妙有的法,隨機受教,不再心生執著;「捨己同他」,捨掉自己的執著,隨順眾生。若能如此,「則舉體普彼」,法能普被眾生的根機,讓所有眾生都能受法。

「若一法攝他同己,則令彼一切即是己體」,人人清淨的本性都與佛同等,只要願意接受佛法,人人與佛同等,也都是佛。我們接受佛的法,同樣普被給所有人,人人也與我們一樣,都是同等佛性、同等智慧,此即「一法捨己同他」。

常說「普度眾生」,我們所瞭解的法,普被眾生,眾生接受得度,就叫做普被。人人本具真如本性,同為一體,這就是以「一法攝他」;一法,就是一佛乘,用一佛乘的法攝受大家。「攝」就是度的意思,將他人的心會合為己心,就是佛心。「則令彼一切即是己體」,大家共同一體,就是一真如本性。我們學佛,若能學得與佛同在一起,眾生與我們同處一室,人間就是菩薩的淨土。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