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293集 未來諸佛亦以無量善巧度眾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眾生無始以來
煩惱無明二障
惑蔽一切種智
如礦掩於真金

佛陀告訴我們,人生無常、變化多端,如若四大不調,大乾坤的壓迫感,會讓我們隨著境界而起煩惱,這是人間的苦相。「眾生無始以來,煩惱無明二障」,眾生從無始以來,在生死的境界中,從外面的大環境,到身體的小乾坤,常常都因煩惱、無明而互相影響。

◎煩惱無明惑蔽一切種智

所謂的煩惱,是外境誘惑我們的內心;無明,則是我們清淨的佛性,被外境所污染。「一念無明生三細」,無明是從內心滋生貪、瞋、癡的煩惱,而開始複製;心欲無量,無明也就無量。

這一念無明,緣外面的境界,又緣入我們內心,再複製無明。我們又將無明放射到外面,製造很多污染的業力。煩惱和無明都是障礙,會障礙我們修行的目標,也障礙我們接受佛法。

我們若是內心有法,放眼觀看天地萬物,無不都是很精湛微妙的法。就如心中有佛,看人人也都是佛;我們的內心若受到污染、障礙,則看到外面的一切,都是讓我們產生擔憂、煩惱與無明的境界。

煩惱與無明,時時障礙我們的佛心與清淨的智慧。「惑蔽一切種智」,「惑」就是無明,外面的境界迷惑我們的心,啟動無明;「惑」也是最微細的無明,既看不出,也想不通,遮蔽了人人原本與佛同等的佛智,也遮蔽了一切種智。

佛陀來人間的目的,是要啟發我們本具的清淨、明朗的慧性,亦即一切種智。就如世上最有價值的黃金,也是隱藏在礦山中。以前九份山區含藏有金礦,採礦之後剩下來的礦沙流到河裡,有人會在河中洗沙、淘金。我們凡夫,就如含藏黃金的粗礦一樣,自己卻無法瞭解,原來本身就有清淨無染的本性,只是被無明煩惱所包覆。

經云;「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以無量無數方便,」

未來,意指三世之一。以現在一剎那為中心,後剎那以往為未來世,就一期之三世而言,今生以後之生為未來世。

法華會上,釋迦牟尼佛再次呼喚舍利弗:「不只過去的諸佛,現在的釋迦佛,未來還有很多諸佛仍要傳承下去,繼續教化眾生。」可見眾生是何等的頑強。過去,已經有無量億諸佛出現在人間,時間綿長久遠、空間無限寬廣,有無量億的眾生也都親近過諸佛。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多年教化眾生,直到現在,才開始直指人心見性,盼望人人見佛聞法,也都能瞭解佛陀所說的教法。但是,常隨在佛陀身邊的弟子,能否就此覺悟呢?

◎法脈傳承,成就眾生

從過去的諸佛,到現在我釋迦牟尼佛,想要將內心那一念最精要、直指人心見性之法開示眾生,期待眾生能夠悟入,但又談何容易?不過,現在明心見性的法既已說出,法脈開始要流傳,再成就於未來。未來的諸佛,也同樣承續此方便教法,繼續教化眾生。

現在的弟子,要承擔起這個責任,延續此法於未來。「未來諸佛當出於世」,要傳承此法,繼續教化,以成就未來的諸佛。因為人人本具佛性,每一個人都有成佛的潛能。

聽法入心,還要用種種方法教化眾生。佛佛道同,過去佛已開無量無數方便法教化眾生,現在的釋迦佛也是為一佛乘,開無量無數方便之法度眾。此法脈要源源不斷地傳承,未來諸佛出現於世,同樣要用此法成就眾生。

人人本具佛性,只是被無明、煩惱二障覆蔽我們的心。外在的誘惑,會使我們內心生起煩惱,清淨的本性受到污染而起無明,無明又複製外面的欲念引誘內心,互相牽制,以致造業多端。眾生過去是如此、現在亦然,未來也是一樣。所以,一定要有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不斷傳承此教法,以對治眾生的煩惱無明。

就如現在,雖然天秤颱風已經離開臺灣,又有一個布拉萬颱風在後面牽絆著,或許會將天秤颱風牽引過來,繼續威脅臺灣也未可知。大乾坤的興風作浪,應著因緣會合,拉來扯去,造成很多的災害。身體的小乾坤也是如此,所以,面對著外面的境界,我們要回歸到微細的心靈,每一念的時間都要謹小慎微。

◎要時時用心在剎那間

三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不斷在剎那間過去,以現在的一剎那為中心,我們把握得住嗎?說了幾次「現在」,已經成為過去了,而即將要說的「現在」,則是原本的未來。。過去那一剎那,就是過去世;現在這一剎那,則是現在世;未來的剎那,叫做未來世。

「世」很快地流轉,我們應該時時在剎那間,注意自己的心念。「以現在一剎那為中心,後剎那以往為未來世」,這一剎那過去之後,下一剎那就是未來。我們每一個時刻,無不都是在過去、現在、未來中流轉;無數的未來,決定於現在這一剎那間。

常說「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剎那的心念,發願堅持下去。每一個剎那間,都把握在我們這一念心;雖然一剎那成為過去,但還是要把握現在,掌控未來。好好照顧這一念心,就會成為恆久不滅的本性;佛法要恆久不滅的在人間,就看我們人人的這一念心。

「後剎那以往」,這剎那過去了,就是後面的剎那。「後剎那以往為未來世」,現在這剎那過去了,就是未來的後剎那。未來的時間、過去世的時間、現在的剎那,說來很長,其實也很短。所說的現在,其實,不知覺中已經過去多少的剎那。就一期三世而言,三世,都是「現在」這個時刻。

「今生以後之生為未來世」,今生以後之生,這輩子未來的那一輩子叫做後世。在法中,我們每個剎那都要把握住,如若精神分散,這一念間沒有顧守好,法就無法入心。因此,我們要時時用心在剎那間。我們要好好把握這輩子,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佛陀來人間,「開、示」很多方法,只期望眾生能「悟、入」,身在法中,就能透徹瞭解萬物無不含藏微妙的法。天空之下、大地之上,無論白天、黑夜,或者四季輪轉,風雨雲霧等,無不具備非常微妙的因緣果報。我們要開啟這念清淨無染的本性,來看待天地萬物,則一切無不是妙法。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