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291集 均提沙彌的前世今生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譬喻言辭
託此比彼
寄淺訓深
動樹訓風
舉扇喻月
故言譬喻

用種種方式,來譬喻這個法,即「譬喻言辭」;「託此比彼」,依託此名解說那個法,讓人瞭解事情千差萬別,都源自此道理。「寄淺訓深」,藉淺顯的事情解釋深刻的道理。佛陀的慈悲,用淺顯的事物開示一乘實相深奧的真理。或深、或淺,都應各人的根機而說。

聽到外面風吹的聲音,知道樹葉樹枝一定會飄搖。「動樹訓風」,風看不見,但見到樹枝左右搖晃,就知道是風的傑作。「舉扇喻月」,用圓形的團扇比喻圓圓的月亮,農曆十五的月圓過後,月就慢慢消減,剩下彎彎的弦月。譬喻是佛陀用種種的方法、種種的事物來比喻道理,所以我們要用很感恩、很恭敬的心,來瞭解諸佛的教法。

佛陀時時警惕我們人生變化多端,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是佛陀心懷悲念,用種種譬喻言辭的方法來教化、指導我們人生的方向,希望人人能夠及時覺悟。

前面經文有云:「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佛陀用種種方法、種種因緣來譬喻。天地萬物無不都是因緣會合而成。就如海面上的颱風,也需要種種氣流的因緣會合,還要看周圍的氣壓高低,才知道颱風位置的走向。所以,我們要深信因緣果報,日常生活的舉止動作,無不都是因緣。

◎一飯之恩,餓犬投生為長者子

佛陀時代,在舍衛國有一群往來經商的商人,採購很多食物去他處貿易。中途休息時,一隻餓狗跟在旁邊徘徊不去,直到這些商人累極睡著了。餓狗在一籮一籮的食物中聞聞嗅嗅,用嘴把其中一籮食物拖咬出來,原來是一大塊肉,就大口大口的撕咬,狼吞虎嚥下肚。忽然,有位商人醒來,看到自己辛苦購買的肉類被一隻餓狗吞咬,極為生氣,抄起扁擔一陣亂打。打得這隻狗腳斷了、內臟皮肉也都受到重傷,踡伏在地上悲鳴不已。

其他商人上前勸說:「夠了,不要再打牠了!我們趕路要緊。」留下這隻狗在地上不住地哀鳴。剛巧舍利弗托缽經過,遠遠聽到狗哀叫聲愈來愈淒厲,愈來愈無力,循著叫聲,看到踡伏在地遍體鱗傷的這隻狗,感覺很不捨。就將手中托缽來的飯,拿給狗吃,狗吃了飯,用感恩的眼光默默注視著舍利弗,不久就斷氣了。

近兩年的時間過去了,舍利弗又入村莊去托缽。有位長者遠遠看到舍利弗托缽經過,趕緊開門,很恭敬地頂禮、問安。長者問:「舍利弗尊者,您平常出門,身邊都沒有小沙彌和您作伴嗎?」舍利弗回道:「沒有,我也是很期待!不知哪位小沙彌與我有緣。」長者說:「我僅有一個孩子,出生還未滿周歲。」

舍利弗說:「這位還未滿周歲的孩子,等他將來長大一點,您能布施給我嗎?」長者欣然承諾:「等我的孩子再長大一些,我願意布施,讓他跟隨在您的身邊,作您的沙彌。」七年後,舍利弗又從此處經過,長者開門迎接舍利弗,很高興地說:「尊者,我記得七年前的承諾,孩子今年已七歲多了,您若首肯,我願意將我的孩子布施給您。」舍利弗歡喜接受。

這孩子長得很可愛,聰明利根,聽到父親願意讓他隨舍利弗出家,很高興地拜別父母,跟隨舍利弗來到佛的面前,向佛陀頂禮。舍利弗說起七、八年前的因緣,佛陀微笑歡喜。

◎多世遇救拔,均提不受大戒

這孩子追隨舍利弗在僧團中修行,悟性很強。有一天,他自問:我到底是什麼福?此生能跟著舍利弗,在僧團中追隨佛陀修行?他靜坐下來,好好地觀想:好像在他的宿命中,看到那隻狗在臨終之際,吃下舍利弗給他的一缽飯,他知道自己的前生就是那隻狗。「原來舍利弗尊者在我最痛苦時,前來膚慰我、惠施於我,我應該發心立願,終生跟隨。」

他長大後,向大家宣布:「我不受大戒,我要持沙彌戒,永遠跟在舍利弗的身邊。」阿難感到困惑不解,就去請教佛陀:這個沙彌均提,到底與舍利弗有什麼因緣?佛陀就向大眾說出均提沙彌與舍利弗的因緣。

遠在迦葉佛的時代,有一群修行者,其中有位年邁比丘,德高望重,很有修行;只是年紀大了,發出的聲音很沙啞。一位調皮、愛惡作劇的年輕比丘,不守口業。每次聽到老比丘在唱誦,就譏笑說:「這聲音好像狗吠。」

這位有修行的老比丘,心性慈悲,向這位年輕比丘說道:「哎呀!我年紀大了,在這裡唱念梵唄,為了經文能夠銘刻心版,一定要出聲念出來。雖然聲音沙啞不好聽,但是,年輕的比丘,你這樣取笑我,我不會生氣!只是你造下口業,我還是永遠都會保護你。」

說完其中因緣,佛陀說,那位老比丘就是現在的舍利弗,那年輕的比丘,即是現在的均提沙彌,他前世就是那隻狗。遠在迦葉佛的時代,那個年輕比丘,不守口業、意業、身業,以致墮落當狗。在牠被打得遍體鱗傷之際,能遇到舍利弗的慈悲救拔;以此因緣,來生又再遇到舍利弗,以致發願不受大戒,永遠當沙彌,終身追隨在舍利弗身邊;此即種種因緣。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離語默動靜、人我是非,無不都在開口動舌中,我們要時時顧好自己的一念心。

眾生愚鈍,即便過去有修行,也無法體會道理,何況現在?佛陀用種種因緣、譬喻、言辭,巧妙諸法,讓大眾能夠瞭解,用種種善巧的理智來譬喻道理。如水「隨方就圓,便以利導人」,這就是方便。

◎演說諸法相,尊重因緣

演說諸法,就是「依於一實理,演說諸法相。」佛陀用種種因緣來譬喻,種種言辭來說諸法,全都依據一乘之實理,也就是萬法的中心。一乘,就是大乘的真理,真實無虛,經千古而不變,叫做實理。佛陀用很扎實的道理「演說諸法」,永遠都不會變。但是,眾生根機不同,佛陀必定要用種種的方法來譬喻,好讓大家瞭解一乘真實的道理。

依於「一」實理,演說「諸」法相;佛陀用很多因緣、種種譬喻講說一實法。「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每個人來人間,皆由父精母血、過去的因緣會合而來;會生活在何種環境,也都是與因緣會合。所以,我們要時時珍惜因緣。對周遭的人人,都要抱持感恩、尊重、愛,因為彼此會相聚,都是因緣。

所有一切法,都是因緣會合而成,但要將之會合成一乘真理,回歸一佛乘,就要看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重視因緣?在種種不可思議的因緣會合下,我們有無珍惜、感恩、尊重、愛?

既是因緣會合,「既來之,則安之」,我們更需要敬愛、尊重、感恩,以成就未來的道業。無論是好因、好緣,惡因、惡緣,我們都要心存感恩,甚至尊重此因緣的會合,這些都在磨練我們的道心。我們的心若很寬闊,任何人給予壓力,我們都會尊重,尊重的目標就是愛。大家要尊重種種因緣,回歸一乘佛法。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