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287集 佛教化眾生,成就菩薩道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八月十八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佛性法身平等
二乘不知究竟
雖明佛智無上
惟忖唯佛獨具
謂小不趣大法

我們學佛的趣向,是要學成佛之道。儘管佛陀不斷應機設教,使人人得知「佛性法身平等」;但是與佛同世,隨佛出家的二乘之人自己思忖:佛智至高無上,佛性為釋迦牟尼佛所獨具,於我無份,不如安分守己,守在當下。以致寧願守在小乘,不知把握時間精進,趣向成佛的大乘法。他們自我停滯、障礙,不知道究竟的佛法,不知道佛陀的教育是人人都能成佛,也不敢相信自己能成佛。

二乘之人受佛教化,知道三界六道苦不堪,所以發心隨佛出家,希望能了斷生死,卻也一直停滯在此。因為辟支佛、羅漢都不敢再與人攀緣,寧願守在二乘,不敢向前精進。

儘管外面五濁惡世,三界如火宅很不安穩;但二乘人不知究竟,只守在門內,不知還要再進一步,將心門打開,走入人群,淨化人心。佛陀真正的心願,是希望人人向前精進,趣向大乘,力行菩薩道。

若人人能入群行菩薩道,守住自己的一念心,瞭解四諦法、清楚十二因緣,究竟佛的真如本性,人人就能進出自如;力行菩薩道,而不受人群的污濁所染垢。因為不忍世間眾生受苦難,發心入群,故能進出自如,這正是佛性法身真如的本性。

經云:「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

「諸佛如來」,唯為一無上義,恆以一切種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種,是名一切種智,即佛之智。
「常為一事」,更無餘事,謂聲聞、辟支佛二乘人不知究竟唯有一佛乘故。
不能體解一實大道佛知見故。
「但教化菩薩」,此釋如來之意趣。謂佛於眾生,或說人天之法,或說聲聞、緣覺之法,皆為教化欲令眾生成就菩薩道!
「示悟眾生」,謂開示教法使之覺悟也。

佛陀為一大事來人間,只為教菩薩法,。「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佛,釋迦牟尼佛以外的十方世界諸佛;過去、現在的諸佛都是一樣,但為教導人人行菩薩道。

「諸有所作,常為一事」,所有諸佛來人間的一大事,就是「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要用佛的知見來開示,使令眾生能夠覺悟,以回歸清淨不受污染的本性,在人群中能進出自如,行菩薩道。這是佛陀的本意。

佛陀的智慧是一切種智,來人間,唯為一無上義。「無上」就是至高無上,佛陀來人間的目標要向眾生開導說法,這「無上義」就是至高無上之法。即經文中常見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即無上正等正覺,正是佛陀來人間要開示眾生的大法。

◎一切種智,即佛智

「但恆以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知一切道。我們為何仍在六道輪迴,無法脫離?這一切道,佛陀已了徹明白:眾生造什麼業,將來就到哪一道去。「道」就是六道。行十善,將來的去處就是通天堂的道;若是有福無德,未來的趣向就是阿修羅道,有天福而無天德的道;倘若持五戒,就安全在人間道做人。

即便是人間,人類也有很多種類型。除了種族不同,還有貧富、貴賤的差別與善、惡的不同,人人的習氣也千差萬別,心靈的趣向尤其複雜難解。佛陀的智慧,能瞭解人人的趣向所在,進而應機逗教。

「知一切道」,佛能清楚瞭解人人所做是種何因、結何緣,所以今生得到這樣的果報。這是佛陀清清明明的如來本性,即是「一切種智」也稱作「大圓鏡智」。

人人本具「大圓鏡智」,即「一切種智」。知一切道,也是「如理智」,人人本具真正清明的智慧。佛能瞭解眾生走的是何種道路,種何因、結何緣,所以現在得這樣的果。眾生所趣向的道路,佛全都知道,「知一切道」。

「知一切種」,佛知道眾生種何因、造何業、得何種果。「一切種」,種類各別:人的種類,畜生的種類,地獄的種類等,所受的種種苦難。眾生都只瞭解自己的苦難,無法瞭解別人的苦難。佛陀有「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悲心,眾生境界的苦難到何種程度,佛都如同親受,這就是佛心。所以,「一切道」、「一切種」,此二項總合,「是名一切種智」,也叫做佛智。

◎脫離欲念束縛,來去自在

要瞭解佛智,我們就要回歸如來清淨的本性,清淨的本性也稱為「實相」。佛陀來人間,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為教菩薩法,「更無餘事」,再無其他。「聲聞、辟支佛二乘人不知究竟,唯有一佛乘故。」二乘就是聲聞、辟支佛。聲聞是以「四諦法」入門,辟支佛則是以「十二因緣」入門,因為他們都停滯在「四諦法」、「十二因緣」的道理;「唯有一佛乘」,不知道究竟之法就是要回歸到唯一的佛乘。

聲聞者瞭解四諦法,知道苦、集、滅、道只是一個過程;重要的是,不要再停滯、耽戀於人間。人間的一切都是苦,再親愛的人,最後仍得面臨生離死別之苦;而貪戀財色酒氣者,到頭來也是一場空,只剩下業力的苦果緊緊相隨。

佛陀要接引人人入門,清楚三界六道之苦後,回歸道理的究竟,不再顛倒於財色酒氣之中,脫離慾念的束縛,這就是佛陀要讓大家來去自在,不受因緣果報所拖累的究竟之法。佛陀開闢這條菩提大道直的路,是要引導大家回歸佛性,到達佛的境界;但是,二乘人仍看不透佛陀的意趣何在,以致不能體解佛知佛見的一乘大道。

◎去除煩惱,開啟知見

佛陀的知見,就為「教化菩薩」,要教化菩薩與佛的知見能夠平齊。「教化菩薩」,教導大家瞭解佛的意趣──佛的心志、趣向在何處。人人若能瞭解,就能知道佛陀的悲智,「人傷我痛,人苦我悲」,自然「如理智」與「如量智」就能現前平行,即是菩薩。

菩薩一定要入人群中,替眾生設教、引導。佛於眾生,或說人天之法;因為眾生根機不齊,佛陀就要發揮「如量智」,度量眾生根機能夠堪受的法。或說人天之法;有的人戀戀不捨於欲界之中,佛陀廣開此門,讓人人先種好因、結好緣,離開造業的苦。

但在人天不究竟;天堂壽命雖長、享樂很多,但是,福盡仍要墮落。於是,佛就為聲聞者,聽佛的聲音而修行的人,說苦、集、滅、道;瞭解一切的苦,都來自於集,想要滅苦,唯有修行。

至於根機較高的緣覺,他能緣著外境春、夏、秋、冬的嬗遞,瞭解一切生滅的道理,明白生、老、病、死的源頭,但是尚未發大心,佛陀就向他說「十二因緣法」。為何會與這對父母有緣,因為那念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人出生之後,緣著所造的一切業力,直到老、病、死,再帶著業力繼續輪迴於六道。緣覺瞭解透徹才懂得預防,這念心就不會隨意放蕩而結下不好的緣。

「皆為教化欲令眾生成就菩薩道。」無論是從人天法,或者聲聞法,或是緣覺法,隨其根機教育,教育眾生種好善根,欲令眾生成就菩薩道。但又說:「你們還未究竟,還要更上層樓,把過去所執著的全都捨棄,重新再來,將你們的善根再鋪上菩薩的道路。」菩提林立同根生,無論人天法、聲聞法、辟支佛法,究竟回歸就是菩薩道路。佛陀慈悲,「常為一事」,教化菩薩,出生於世化度眾生。

「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唯獨以佛的知見,來開示悟入眾生。佛的知見、眾生的知見,其實是平等的;只是眾生多了一項煩惱,以致遮蓋知見。佛陀要讓眾生去除無明,啟開知見,明瞭自身與佛的知見等同無異。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