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264集 不憍慢,立正念信願行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不自貢高慢
修德發大心
世間萬法立正念
菩提大道立信願

我們不肯修心養性,卻貢高、驕傲、自大,讓人看不順眼,這樣修行絕對不會進步。修行者要自我縮小再縮小,能嵌入人家的眼中,同時起歡喜心,這就是我們修行的功夫。修行不僅要縮小自己,還要「修德發大心」。

◎立正念,持信願

修行要「內能自謙即是功,外能禮讓就是德」。要從自己內心用功,如何才能做到入群處眾,與人人合和互協?在人群中與人人合心,人與人間互相關懷,共同協力為天下人付出?內心要有修養的功夫,我們才能與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

不僅內心要下功夫,對外還要身體力行。真正的合心,是與別人合作,不會讓人覺得我們很特殊,只有「要做事,我需要他」的感覺。能得到別人的需要和肯定,但又不會特別突出,叫做合心。我們在人群中合心與和氣,能夠調和人心,彼此和氣互待,必得從內心下功夫。

你有付出,人家願意肯定你;若能如此,世間還有什麼困難事情,無法協和去付出呢?合和互協,來自於內修的功夫,,顯於外行,就是修德。

修德要發大心,時時自我警惕,發那念大願心的同時,還要堅持不懈,此即「恆持剎那」。那一念大願心,能把握於當下,恆持於剎那,長長久久不變,如此就沒有貢高、驕傲,能夠立大心於永恆,就叫做修德。

「世間萬法立正念」。「世間」,包括時間、空間。空間中的大地萬物有「成、住、壞、空」的變化;時間則是天長地久,綿邈如增、減劫的長時間。我們要透徹瞭解世間萬法,為這世間「立正念」。

難得來人間,難得聽聞佛法,在佛法中有此因緣,應該要為人間立正念──念念都沒有偏向。不只為世間萬法立正念,更需要為「菩提大道立信願」。有正念若沒有信願,就很容易偏差。世間萬法,希望能在菩提大道就有道而正焉。我們有因緣來人間,要在人群中,與人合和一心,為天下付出,這必得先從自己做起。要折服貢高、驕傲,還要發大心、立正念,堅持信願。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修行心念。

◎阿修羅,有天之福而無天之德

前文提及舍利弗鍥而不捨地三請佛陀,能夠顯示甚深微妙的一乘大法,佛陀一再「止,止,不須復說。」佛陀為什麼要三止?因為「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

「阿修羅」是梵語,翻譯成華語,即是非天。他們不在天人之列,但是他們所住的環境有天福的境界,卻沒有天德。有的人學佛,只想供養修福,不曾去瞭解其中的法,以至於滿心貪、瞋、癡、慢、疑的煩惱。煩惱未除,但他願意捨,一直做好事修天福,但沒有修天德。

雖然他生長在富有的地方,但是內心充滿煩惱,以至於形態醜陋。就如某些人,其貌不揚,長得很粗魯,讓人看了難起恭敬之心。形態邋遢沒有一點威嚴,德相全無,身形一點都不莊重,叫做無端正。

「其容貌醜陋」,臉色難看,人見人討厭;但是他很有錢、很享受。我們生活周遭所接觸到的人,雖然很有錢,但是名聲不好,讓人看了無法生起尊重心,這就是人間阿修羅。

不只人間有修羅,畜生道中同樣有修羅。阿修羅的本性就是好勇鬥狠。現在很多人飼養鬥雞,或是鬥蟋蟀,讓牠們互鬥、互咬,而從中取樂。其實,阿修羅遍布於五道。若在天道,就是有天福,沒有天德;在人間則是有人福,沒有人德。因為本性好鬥,在天堂的男眾阿修羅,長得很醜陋;女眾阿修羅,卻都長得妖嬈美麗。

天帝也娶阿修羅女,阿修羅與天帝結親。阿修羅好鬥、愛鬧事,既無天德也沒修養,常常跑進天宮鬧事。天人也有好色的,垂涎阿修羅女美色而娶她結親。其實,天堂與人間的生活差別不大,只不過天堂物資豐富、享受多、壽命長,這是天人的天福。

天人要修十德才能生在天堂,但是阿修羅欠缺這十德,唯獨很歡喜布施,而布施只為求福。所以,我們布施不能只求福,更要求慧,要福慧雙俱。喜捨付出無所求,就是德。在原有的福上增加了德,德就是智慧,就是福慧雙修。

◎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是名增上慢

佛陀要說大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都會驚疑。擔心佛陀說的一乘妙法是否太深奧?而自己無法做到,因此會驚、會疑。不僅天、人、阿修羅不敢接受此法,還有「增上慢比丘將墜於大坑」,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的心態也不能接受。不能接受,自然生起煩惱、謗法的心,這種煩惱就是來自於增上慢。

「未得謂得」,即是增上慢。這些比丘修行者自以為:我隨佛修行這麼久,佛所說的法,我能聞一知十,全都瞭解。佛陀說無常,我就知道天地間萬物之真理。這叫做增上慢。其實,佛說一,他怎能瞭解十呢?一項道理是多麼深奧,但是他「未得謂得」,還未很透徹瞭解,卻自以為全都透徹世間之法,此即「未證謂證」。

證,要真實入到那個境界中,才能見證。他對萬事物理的瞭解都還未透徹,竟說:「我知見都透徹,已經證果了,這些事情我都見證了。」其實,不過知道一點點皮毛的名相而已。這種「未證謂證,未得謂得」,就是增上慢人。

孔夫子也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自己瞭解多少就說多少,這才是真正的知。但是,增上慢人明明還未很明瞭,卻洋洋得意地說:「我都知道,我比你聰明、我比你有智慧,我知道的比你多。」自以為高人一等,比人更具優勢,一般人都有這種增上的我慢。

◎青蓮華覺悟美貌不足恃

陀佛有一段時間駐錫在迦蘭陀林精舍,城內有一對夫妻,以伎樂舞藝娛樂大眾來謀生。這對夫妻自小就訓練他們的女兒成為出色的舞伎,女孩長大後出落得嬌豔動人,人見人歡喜,尤其伎藝十分出眾。有一次,城內舉行盛會,邀請這個伎樂舞團去表演,女孩一出場就豔驚四座,人群譁然,全場呼喊、讚歎聲不絕於耳。這女孩的驕傲心也愈來愈高。

她秀出妖冶的身材,睥睨一切地說:「你們曾見過比我的臉孔更姣好、身材更窈窕、舞伎更高超的嗎?有人比我的才藝更出眾、知識更高的嗎?」臺下有人高聲說道:「有,現在王舍城外的迦蘭陀林,釋迦牟尼佛正在說法,他形態莊嚴,人見人歡喜、尊重。就是國王、大臣也非常尊崇仰慕佛陀,見佛無不起恭敬心。」

女孩聽了很不服氣,就要求她的父母說:「走,我們去看看這位人人口中莊嚴的釋迦牟尼佛。」父母就隨著女兒,後面跟著一大群人來到精舍門外。見到佛陀正在裡面向僧眾說法,她從外面載舞載歌,妖妖嬈嬈的舞進佛陀面前,目空一切,根本不將佛陀放在眼裡。

佛陀心生憐憫,如如不動地現出莊嚴的形態。這位青蓮華舞女,為佛陀莊嚴德相所懾伏,暫時停下舞步。佛陀開示說:「青蓮華,妳看,在我周圍的比丘團中,有多少年輕力壯的少年,還有年老的長者發心出家。妳回過頭去看看那些老婆婆、老公公,他們的形態又是如何?」

青蓮華轉身看到比丘團中的老人家,老態龍鍾,佝僂著身體,臉皮也皺了,披頭散髮,老來的形象是這般醜陋。迴視一圈後,佛陀慈示說:「青蓮華,未來妳的身形與這些老人一樣。」聽到佛陀聲音如此柔軟,身相由內而外現出莊嚴寶相,話語是如此深刻,句句打動她的心,猶如從夢中清醒過來。

她尋思:是啊,今天因為我年輕妖豔,一身過人的舞伎。再過幾年後,我的形態就與他們相同,我有什麼才華、美貌可炫耀呢?當下,她忽然起一念懺悔心,跪在佛陀面前,求佛為她剃髮出家。

這種增上慢的心理,於修行者也是如此。自以為隨佛聽法久了,所瞭解的法,比別人更透徹,這種增上慢人也不少。因此,佛陀三止,不輕易將大法宣說出來。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