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261集 佛慈待緣而說大法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七月二十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日光不為無目者而隱
佛法豈為痴盲者而默

從六月十六日,為了行腳種種因緣,一轉眼至今已經超過了一個月。這三十多天,也沒有停息的時候,每天必定用心好好把握時間,將佛法應用於我們的生活;若不用心,時間也一樣過,佛法就停滯在原地,所以我們要時時警惕、時時用心。

前面經文中,我們已能體會《法華經》是佛陀內心所保護,唯一要向眾生宣說的教法——一乘法。三乘法是因為眾生的根機不整齊,根機高者,一點就通;根機中等的人,聽了法,卻無法徹底信受。對於信根不深的人,佛陀就用中乘法,使其瞭解人生無常、六道輪迴是苦,同時殷勤囑咐:「其實人人心中都本具佛性,不只我釋迦佛能夠成佛,人人同樣也能成佛;因為眾生皆有與佛同等的清淨本性。」雖然多數人能瞭解無常,知道六道輪迴是苦,但是對自己也能成佛的信心不足,佛陀就用小乘、中乘法。其實,佛陀內心所保護,唯一要向眾生宣說的,就是一乘大法。

◎一乘大法,非因緣具足不能說

法華盛會一開始,不只人間的四眾弟子,還有諸天、十方菩薩全都聚會於靈鷲山聽佛說法,因緣好像很具足。但是佛陀仍在定中,不斷放光現瑞,旨在啟動人人追求大乘佛法的信心,以及求法的耐心。所以,佛陀仍在寂定默然中靜坐,卻暢演「離言法華」──進入無量義處三昧定中。

這期間,舍利弗與文殊菩薩、彌勒菩薩在佛陀座前對談,引述日月燈明佛時法會場景,讓大家更能瞭解:眾生根機無量,佛也說法無量,現在佛因應眾生根機開啟很多法門。直到佛陀出定,開始讚歎一乘甚深無量的法,大家才瞭解,佛陀今天要說的是甚深無量微妙的大法,過去從來不曾宣講過。當大家生出迫切想要聽法的心,佛陀又言:「此法,實非普通人所能信受,還是不要說的好。」於是,舍利弗代替大家懇求佛陀說出內心所保護的一乘大法。

但是佛陀向舍利弗說道:「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佛言:好了,到此為止,此法是真正甚深微妙的大法,恐怕現在這些人無法接受,還是不說的好。因為佛陀擔心大家聽法後,不只驚疑,可能生起毀謗的心態。

會中有這麼多人都期待佛說出甚深微妙法,以智慧著稱的舍利弗,有責任代替法會中的大眾祈請佛陀說法。經文又云:「舍利弗重白佛言。」舍利弗還是鍥而不捨地,代替大家懇請佛陀說出甚深之法。「世尊,惟願說之,惟願說之。所以者何?是會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曾見諸佛,諸根猛利,智慧明了,聞佛所說,則能敬信。」

舍利弗祈請佛陀:「此會中敬信的人比較多,不能相信的人應該很少。」所以,他一再懇請佛陀說法:「惟願說之,惟願說之。」因為法華會上,還有「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多數都是相信佛所說的法。其實,舍利弗不只為法會上的眾人,更是為我們未來的眾生請法。可見,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的時代,舍利弗的智慧已能徹知,佛陀所說的一乘大法,能延續到未來,為無量數劫的眾生所需要。

◎三止三請,師徒間之默契

舍利弗說:「無數百千萬億阿僧祇眾生,曾見諸佛。」這些眾生從過去無量數劫就不斷地親近諸佛,或與釋迦佛同世修行,或只是結一些佛法的緣,為釋迦佛所感化;雖然還未成佛,但與釋迦佛累世都結過緣。

有的緣結得很深,一直到現在,佛陀成佛後,仍來跟隨佛陀,受教聽法。「曾見諸佛」,說明這些眾生與釋迦佛的因緣很深。因此,這些人應該「諸根猛利」,雖然人人還未找出內心的清淨本性,還未到達成佛的境界;但是有此因緣,不斷地聞法。直至現在釋迦佛成佛,大家聚集在靈山會上,不僅「諸根猛利」,且都「智慧明了」。

「聞佛所說」,現在聽佛直接說出內心所保護的一乘甚深大法,相信大家都能起恭敬信任。這是舍利弗代替大家說情,懇請佛陀說法。

其實,唯「信」能入。佛陀會說:「止,止,不須復說。」的因緣,就因為會中還有人對佛陀現在所說的法,仍抱著懷疑的態度。雖然一乘大法如此甚深微妙,但是還有人無法相信,還是不說得好。

佛陀是為講《法華經》的一大事因緣而來人間,為了教菩薩法,才開三乘權教方便法。為何因緣成熟了,佛陀反而不斷地讚歎法的微妙,等到大家提起求法若渴的心,佛陀卻連說止,止。倘若就此停止,就不能暢佛本懷。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最能瞭解、體會佛陀的心意,因此才會代替大家一再地請法。佛陀也相信舍利弗會鍥而不捨地請法,才會有三請、三止。這是師徒之間的默契。

「日光不為無目者而隱,佛法豈為癡盲者而默?」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就是要傳一乘大法,佛陀絕對不會為了少數人不敬信一乘大法,而停頓下來。故說「日光不為無目者而隱」,不會因為有人眼睛看不見,太陽就將光芒隱藏起來;其實多數人仍需要借助日光照耀才能看清世間的真相,大地也需要日光,才有生機。佛陀不會為了少數人不了解、不敬信大法,就停止說法。

「佛法豈為癡盲者而默?」佛陀不會因為少數人愚癡,無法瞭解、體會佛陀的心意大法,就靜默不說,這是佛與舍利弗的對答。人人都知道一乘大法的珍貴,若想聆法,一定要提起那分信心。

◎真珠鬘善女子,廣行布施得福慧

佛陀時代有一位名叫「真珠鬘」的善女子,她出生於有錢的長者家庭。才剛出生,很不可思議地額頭上嵌著一顆會發光、發亮的真珠。更加奇怪的,自從這女孩出生後,家中的珠寶自然湧出。她長得乖巧聰明伶俐,既漂亮又善良,父母很疼惜這個女兒。倘若看到貧困人,她就將身上的寶珠不斷地布施,施而復生。

長到十七、八歲時,城內人人都知道長者家有一位漂亮、善良、聰明又機智的女兒。另外須達長者家裡也有一位十分英俊的兒子,不僅學問好,同樣也很善良。於是,兩個家庭就結為親家。

這對年輕夫妻共同的心願就是信仰佛法,並且樂善好施。兩人相約保持身心清淨,等待機會出家。幾年後,因緣終於來了,佛陀遊化到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這對年輕夫妻向他們的父母請求出家。幸好,兩個家庭都虔誠信仰佛法,所以歡喜成就這對年輕夫妻在佛前剃度出家。大家都很羨慕,既能生在富有的家庭,修行又能隨心所欲,如此順利。佛陀就為大家說出此中因緣。

在過去賢劫時代,有一尊迦葉佛遊化到波羅奈國時,國中有位名叫阿沙羅的青年,家境並不富裕,但是他虔誠信仰佛法。當他拜見迦葉佛時,為佛的莊嚴相所攝受,進而瞭解佛法的微妙。他思忖:只有少數人聽法很可惜,發願要舉辦「無遮大會」,邀請更多人來接觸佛法。於是,他就四處勸募,募到很多人來信仰佛法。同時,也讓大家共同出錢舉辦「無遮大會」,禮請佛陀前來受供,並為大眾說法。

在勸募過程中,有位婦女內心生起信樂,相信迦葉佛微妙的大法。這位婦女出身印度豪富的家庭,平常的裝飾就是用真珠披在額頭上。她隨手將額頭上價值不斐的真珠取下來,隨喜交給阿沙羅,以便備辦「無遮大會」。

女人一走進家門,先生就追問:「妳額頭上那顆真珠呢?」她就將街上所見,隨喜將真珠捐施出去的緣由說了一遍。先生不僅沒有責罵她,還隨喜讚歎,同時發願:有佛出現人間,我很願意聽佛說法。甚至發願:生生世世能聽聞佛法,因緣成熟時也能隨佛出家。兩人尚未聽聞佛法就生出堅定信仰,同時發願出家。這對夫妻從賢劫以前的迦葉佛時代,一直到現在釋迦佛時代,因緣已經成熟,這種隨喜修行也是難得的功德。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