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260集 惟說願勿慮,會眾能敬信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如來智慧海
深廣無疆際
二乘非所測
唯佛獨明了

佛陀智慧如海,內心所含藏著的法,比諸大海,更是深廣無疆際;凡夫怎能測度佛的智慧?即便是聲聞和緣覺的二乘修行者,也無法測量佛的智慧,故曰「二乘非所測」。

◎佛將宣大法,引導大眾觀自性

「唯佛獨明了」,佛陀的心智唯有佛自己明了,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測量;佛心遼闊、智慧無邊際,從佛陀口中宣說的法,我們必定要深信不疑,才能體會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最重要的是,佛陀要人人發現自我的如來智性。解脫,就是找回每個人那分如來智性,才能與佛一樣智慧深廣如海。因此,佛陀要用很多教法來應機,引導人人能迴光返照觀自性。

佛陀說法四十二年後,年歲也大了,他加緊鞭策,激發大家重視一乘大法,讓人人不僅自覺,本具佛性也能現前。自用也用在他人,此即自覺覺他,這是佛陀的用心。這分心念,佛陀保護在內心很久了;希望能打開隱藏的寶藏,讓人人看透佛的心,以開啟這一扇如來智性的門,這是如來的慈悲。久遠以來,佛內心含藏的真實妙法,在此際,一定要讓大家瞭解。

復又聽到文殊菩薩和彌勒菩薩相互對答,大家已生出好樂佛法的心,全場會眾都迫切想要瞭解,佛陀隱藏在心的大法。舍利弗代替法華會上所有人求法;但是,佛陀:「止,止,不須復說。」不必再說了,再說恐怕人間大眾和天人等,會生起懷疑的心;反而使舍利弗求法的心更迫切。「舍利弗重白佛言」,因為人人都想把握當下,於是,舍利弗趕緊再懇求,「世尊,唯願說之,唯願說之。」重複請求佛陀一定要說,甚至要及時說,不要停下來。

◎諸根猛利,去除疑慮

「所以者何?」這些相信、追求佛陀一乘大法的人有「百千萬億阿僧祇」之多,佛陀千萬不要為了少數小乘人懷疑而不肯說;因為有無量阿僧祇這麼多人相信,他們過去也是跟著佛累生累世修行、有根機的人,「曾見諸佛,諸根猛利」,受佛累生以來的教育,這些人諸根猛利,已經培養出他們的根與力。

「諸根」,除了《三十七助道品》中所說的五根、五力以外,所有一切諸善根,起心動念,那分信念都包含在諸根之中。大家都勇猛精進,根與力足能接受佛陀的大法。因為這些人「諸根猛利,勇猛精進,智慧明了。」他們的智慧,可以接受佛陀一乘實相的大法。「聞佛所說,則能敬信」,他們的根機,聽佛所說的法,一定都能敬信。

佛陀憂慮的,是那些三乘修行者聽了之後,不但不相信,又生起毀謗的心,反而再造業。佛陀希望更多人要建立信心,少數有疑慮的人都要去除懷疑的心。佛陀慈悲,不忍讓任何一個人因為不相信,而造毀謗口業,或者因方向偏差而墮落。佛陀不忍,還是要等待這些少數人去除疑心。舍利弗再次敘述,讓多數好樂佛法、大根機的人,與佛同心能真正接受大法;讓少數無法接受的人能自行反省。

這麼多大根機、大智慧的人,不只接受佛法在內心,又能行動在日常生活中。少數人看到多數有根機的人能接受,他們也慢慢受到影響,這是佛陀的用意。

◎智慧明了,堪受重責

「智慧明了」,聽聞佛經,我們要能「廣解其義,開發本有利根的智慧」。其實人人本具佛性,本具大圓鏡智──人人心中都有一面圓明的鏡子,若能擦拭清明,每個人的心鏡與佛的心鏡是同樣清淨。

佛的智慧已經自然開啟,佛的心靈景觀,需要我們用自己這面鏡子來清楚映照。佛的心鏡是大圓之智;我們的心鏡,也能照徹自然境界。要照徹自然境界就要借重經典,即佛陀所說的教法,「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我們從經典追求道的來源,必定要起敬信的心。以敬信心聽聞佛經,自然聞一能知十,或者聞一知無量萬數。一理通,萬理徹,就叫做「開發本有利根智慧」。

我們要用心,一個道理包含無量數的智在其中。「示信受堪任」,現在智慧明了,表示大家已經相信;不只相信,且堪得接受,能夠扛起責任來。人人發心繼承佛陀的家業,為大地眾生承擔起這分教化的責任。

佛陀若能宣說大法,大家都恭敬接受敬信,則堪得承擔如來家業。「照徹無礙」,很多道理就如這面鏡子一般透徹,能將境界都攝入這面鏡子,且人人堪得承擔責任,就昰「智慧明了」。舍利弗向釋迦牟尼佛保證,大家都能恭敬接受,發心承擔如來家業。佛陀的用意,是要讓人人去除驚疑的心,培養大根的信力,行在菩薩道,承擔天下眾生的大任,這是整部《法華經》的精神。

經云:「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法王無上尊,惟說願勿慮!是會無量眾,有能敬信者。」

「法王無上尊」,如來是諸法之王。
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稱佛為法王。
「惟說願勿慮」,舍利弗言:會眾利根智慧,正表堪能聞法信受之意。
又已證小乘果者,自悔未從大乘法修入,而今有轉小趣大之意。

大家智慧明瞭,舍利弗殷切期待,請佛趕快說出一乘實相微妙甚深的道理。「爾時」,舍利弗懇切求佛,能將含藏在內心的法開示出來,讓這些有心追求佛法的人看到、瞭解。「唯願說之,唯願說之」,會中大眾,人人都堪得接受。那個時候,叫做「爾時」。

「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集經的人,在長行文讀完,用偈文再重述一次。舍利弗說偈言:「法王無上尊」,舍利弗用最尊敬的語言稱呼佛陀。法王就是如來,如來是諸法之王,宇宙萬物所有的法,唯有如來的智性能體會宇宙萬物真理。「法王無上尊,唯說願勿慮,是會無量眾,有能敬信者。」舍利弗請佛說大法,會中有無量眾生的善根、信根都很深厚,堪得接受,且都是能敬信者。

人有人生活的形態,除了人道以外,還有天、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道中所有的眾生,都各有其法。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偏偏又有六條岔路。天堂雖好,福報享盡,還是要墮落;一墮落,就是萬劫難再。這是佛陀的智慧,凡夫要如何才能接近佛的心靈境界?我們不知道幾生幾世都走在這條路上,能一路順利也非易事。

人間是很複雜的五趣雜居地,能造很多福,雖然也能享受,但是福盡之後,善惡雜揉的業牽引,就隨著較強的業力去受報。我們是否能很準確地走在菩提大直道上?

◎請法王勿憂慮,會眾利根能信受

「如來是諸法之王」,佛陀所覺悟的法,不只在人間,是天地宇宙萬物所包含的道理。天地萬物、宇宙真理,佛無一不知,是故稱佛為法王。佛陀一直想要將隱藏在內心的真實法和大家分享,然而凡夫對人道的心態或生態,都不容易透徹,何況天地宇宙萬物的道理?

法王,就是「如來」,「已於諸法得自在」,所有的法都已通達圓融自在。而凡夫就是不自在,煩惱無窮無盡,一直延續;雜念不斷,一直無法消除。累積過去的煩惱,又再憂慮未來這就是不得自在。但是,佛「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稱佛為法王」,佛陀是法王、是無上至尊;我們簡稱「世尊」,不只為世間人所尊重,且為六凡四聖所尊敬,故稱為「無上尊」。

「惟說願勿慮」,大家都懷持虔誠的心,祈求佛陀趕快將大法說出來,不用考慮其他。這是舍利弗的心聲,也是會眾的心聲;會眾的根智已經成長,表示堪得接受大法。尤其是已證小乘果的人,聽法之後,一定會信受,因為他們「執小障大」,執著小乘法,障礙大乘道理。但是這些人「自悔未從大乘法修入」,以前只執著在小乘,沒有直接接受大乘法,心有後悔。但也有不少人開始「轉小趣大」,轉小乘趣向大乘。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