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257集 如來止說,憂眾驚疑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大樹果子成熟
莫忘毫芒種子
三乘各有因緣
隨因種植成果

大樹纍纍的果實成熟,也是從毫芒的種子開始。現在正是荔枝、龍眼、芒果盛產的季節;有些樹幹高大的果樹,樹齡百多年了,每年到了此時,都有採收不完纍纍的果實。其實,每一棵果樹,都是從小如毫芒的種子開始。

◎種因得果,因緣果報定律

種子之中有如毫芒般細小的基因,種子落土後,有土、水分、空氣、陽光的因緣會合,就能發芽,先成幼苗,再長成大樹,這都要經過因與緣、時間等等的會合。所以,一棵果樹長大,就能開花、結果。到了生長的季節,年年都會開花,因緣成熟,又是纍纍的果實。

天地萬物無不順著大自然的法則,下什麼種子就長什麼果,絕對不會撒草種變成大樹、下豆種變成稻子,這就是大自然的定律和法則。「三乘各有因緣,隨因種植成果」,下什麼種子,自然就長出什麼果實,這是定律。因此,此生不論智慧,或者愚昧,都不要埋怨別人;要想想自己過去生中到底是種什麼因、緣、果?來到這輩子受報,才會如此辛苦生活。

這個時代,四大不調,災難偏多,社會跟人心都不調和,我們都受到因、緣所牽引。不過,我們要常懷感恩心;感恩現在能遇到好人,互相成就道業。這就是我們過去有種好因、結好緣,現在才有這個好果。互相之間感受的結果,叫做果報,報得我們有好因緣,能互相成就。

◎宇宙六道生靈,共同來聽法

大家都急著想要瞭解,天地宇宙間甚深微妙的真理,佛陀保護在內心已經很久。大家願意聽,祈求佛陀趕快說法;舍利弗代替眾人懇求。當場除了比丘、比丘尼,修緣覺乘的人以外,還有發心行菩薩道者,「其數如恆沙」,表示無量無數,人數無從算起。但是,文中又標示「大數有八萬」,也是一種形容,大概有八萬。其實,經典也常浮現出八萬四千的數字,除了多數之外,也表示眾生煩惱之多。

各人思想、習氣都不相同,八萬四千煩惱,佛隨機應教,就有八萬四千的法門,這表示大地眾生煩惱偏多。佛陀能隨機逗教,反映出佛陀無數、無窮、無盡,至高無上的智慧。

「大數有八萬,又諸萬億國」,不只現場有無量數眾生,還有從萬億國來的眾生與轉輪聖王;這也隱含著佛陀的覺悟,包含宇宙無量數的世界,天、人、龍神八部,及宇宙間所有六道的生靈,都共同來聽法。「舉頭三寸有神祇」,我們眼睛看得到粗相的形形色色;其實,看不到的更多,要時時戒慎虔誠。

修行者,守戒很重要;不只出家人要守戒,在家人也要守戒。守戒,也是大自然的定律、做人的常軌。我們起心動念要順天理、行天道,因為「一念動三千界」,只要我們心懷虔誠,自然能得到天龍八部、魑魅魍魎等護法神祇的守護。

人心單純,天下萬物就單純;人心向善,一切世界全都是善。所以,天地萬物一統,與人心的動向,息息相關。「又諸萬億國」,這些神祇、魍魎等,都各有世界,都會來聽法。還有人間的轉輪聖王,用愛、用德領導人民,教導人類道德觀的仁王,也會來聽法。

人人心輪轉,法輪就轉。因為人人本具佛性,都能吸收佛法,法入心,法在行中,心的法輪一轉,我們就能引導人人轉心輪,轉惡為善,也叫做轉法輪。

經云:「爾時,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

佛知其三乘人,聞必難起敬重信解,隨即運悲啟智,連言止,止!
「有重啟敬信之作用」,
當為生信者說,則損者少益者多。
縱有不信,以結信受之緣,說則雙益止則雙損。
凡人不信佛言,反造毀謗之業,則墮地獄,豈可說法令人招苦。

「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意指天人驚疑者,疑必不信,不信必起謗法之愆生,說之無益,不說無損;故不若止之。
驚疑不毀,其障猶輕,增慢之流,怨生於心,言謗於口,必墮地獄深坑。
不唯無益而且有損。

「爾時」,法華會上,舍利弗代替聲聞、緣覺、初發心的新發意菩薩、比丘比丘尼、諸天龍鬼等,還有從諸方世界、千萬億國土來的眾生,大家一心虔誠祈求佛陀,將佛心所護念最具足、最完整的法,趕快向大家開示。就在這個時候,叫做「爾時」。

◎如來止說,為重啟敬信之作用

「爾時,佛告舍利弗」,舍利弗說畢,佛陀回答舍利弗:「止,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

佛陀在定中放光現瑞,出定之後,一直讚歎過去諸佛之道,也說自己從久遠劫來,就一直很精進,而得到甚深微妙的法。無人提問,佛陀如是敘述,直到大家感覺佛陀將要說大法。過去既然是方便法,究竟保護在佛陀內心的大法,又是什麼呢?

在場有發大心行菩薩道的人,多達八萬之眾,各各心懷踴躍;雖然小乘者,心中還有懷疑,但也開啟他們想要聽佛說大法。此時,佛陀竟然回答「止,止!」就是停止,停止吧!不必再問了,也不必再說了。

「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我若開始說,很擔心大家會懼怕、起疑。這表示佛陀的權巧智慧,已經瞭解三乘人,「佛知其三乘人」。

「三乘」就是聲聞、緣覺,以及初發心的菩薩,這些人聽了究竟大法之後,恐怕「聞必難起敬重信解」。若沒有信心,對法就不會敬重,這是佛陀所顧慮的。當大家很欣仰、歡喜,等待佛陀毫無保留說出內心所護持的甚深微妙法時,佛陀運悲啟智,故意跟大家說:「不必說、不必說了!」

佛陀運悲啟智,考慮到這些心有疑慮,或者只想要獨善其身的人,這種發小心、小智,根智甚小者,只想利益自己,不想兼利他人的人。「因為這些法若說出來,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這些人都會驚懼、懷疑。

◎勿毀謗正法,福慧要雙修

佛陀為了要讓這些小根、小智,根機較淺的人,能開啟大根、大智,願意深心發願;佛陀就連續說道:「停、停,不必再說了,再說下去,恐怕大家會有懷疑。」就如同有人來請法,我回答:「這不必說了,你們做不到。」他們反而更積極:「師父,您儘管說,我們絕對會克服困難,使命必達。」

佛法不離世間法,在世間運用佛法,也能成就、啟發人人的心。佛陀就是運悲啟智,讓人人開啟廣闊的心,轉小為大。因為擔心有人聽法之後,開始起疑心,生出毀謗。為了重啟敬信的作用,佛陀就說:「止,止!不須復說。」

一切世間諸天聽法之後會驚疑,有疑必不信,甚至生出毀謗,也就是「愆」,「愆」就是過失;毀謗正法的過失,不只自己不接受正法,還會障礙他人。

譬如,我們學佛最重要的就是行菩薩道。很多人覺得幫助人的感覺很好,很歡喜付出,做得很歡喜。但也有人說,只知一直付出,光是修福,沒有修慧。甚至也有人說,佛教都說因緣果報,眾生自己造因,就要受果報,應該要讓他受盡苦報,業才會消,你的幫助對他不但無益,反而會牽累你受報。

◎眾生得離苦,墮地獄也甘願

釋迦佛過去修行過程中,有一世發大心、立大願,行菩薩道。他的內心是真實法,不顧自己全力去付出。天帝釋心生驚惶,擔心他做了這麼多好事,將來生天,會取代天帝的位置。

於是,就派遣天人去修行者面前說:「你一直在付出,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會讓你墮入地獄。」修行者問道:「那些在地獄中受苦的眾生,得到我的幫助後,會怎麼樣呢?」天人回答:「這些人將來能生在人道,得到福報。」這位修行者倍感安慰地說:「如果我的付出能讓他們脫離地獄,將來生在人間,受盡福報;就算我一個人墮地獄,也很甘願。」

這時,天帝倉皇現身問道:「你甘願,到底你修行是為了什麼?」他回道:「不為什麼。我只是順著菩提道走,過去諸佛在人間教化,我承受佛的教法行菩薩道,這是我累生累世的心願。願能回歸清淨本性,成就菩提道。」天帝心生感動,發願為他護法。這位修行者就是現在的釋迦牟尼佛。

這是佛《本生經》的一則故事。我們凡夫若生毀謗,這個過失就很大了。因為毀謗佛法是撥無因果,造的業很大,將來會墮落地獄。

佛陀不願眾人不相信而起懷疑,又生出毀謗的心,故言「說之無益」。對這些人還未生出深心信心的人,不但說之無益,還會有損;若不說,雖然無益,卻也無損。有心信受的人,固然能聽佛說法,信受奉行,但是佛陀在此場合,一概都說:「止,止!不須復說」。

不說無損,這是佛陀運悲啟智的方法。那些還有懷疑的,就是一切世間諸天及人,佛陀言:「止,止!不須復說」,這是佛陀的智慧。我們聽法要用心深入,要瞭解一切世間自然法則的定律。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