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 方便品第二》252集 以究竟法為所行道

0觀看次
A- A+

主講:證嚴上人
時間:二○一二年六月八日晨語開示

(圖卡:釋德宛)

大眾之疑以顯慕法
三智圓明能破疑暗
聞佛法髓生長慧命
佛心護念佛口生子

在法華會上,因為佛陀將顯示大乘法,包括比丘、比丘尼,甚至緣覺、發菩薩心者,及諸天鬼神、天龍八部等,人人心懷猶豫。這個疑並非不相信佛,而是仰慕佛陀還有更深奧的法;懷疑自己要如何修行,才能真正體會佛知、佛見,瞭解甚深微妙的法?

◎佛智圓明,能破除疑暗

人人仰慕佛法,希望佛陀趕緊將他內心所保護的法向大眾開示,讓大家瞭解。「三智圓明能破疑暗」,佛陀以三智圓明,破除眾生心中的無明、暗鈍、懷疑等。只要人人「聞佛法髓」,自能「成長慧命」。

「佛心護念佛口生子」,有句話說「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聽法之後,為了更加透徹瞭解,就會繼續探究其他古德的注解,看能否與此道理會合印證?融會貫通後,就是自己所得的法,這就是有疑才有悟,有進步的空間。若聽法後只默記在心,如水流過水管,法無法從內心湧現出來,自己並未受用,就是一直縛在凡夫的見聞。

聽法有疑問,才能激發自己進一步求證,融通會合,所以有疑有悟是好事。「大眾之疑,以顯慕法」的心思,有仰慕佛法的心。「三智圓明」,佛的智慧涵蓋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其智慧說法,對世出世間法都非常圓明,沒有一項不清楚,故能破除疑暗。

只要用心吸收佛法,就能滋養我們的慧命。人人本具佛性,只是佛性被埋沒了,聞法要引佛的教法入我們的心,啟開我們本具的佛性。就如點亮一支蠟燭,不會因為另有一支、十支、百支、千支的蠟燭將火引燃過去而熄滅,而是百支、千支蠟燭同時點亮。這是因為每支蠟燭都有發光的本能,能增加空間的明亮度。佛法亦然,人人要瞭解自己也有發光、發亮的真如本性。

◎深入佛法,再造慧命法髓

佛法就是我們慧命中的法髓,就如身體罹患白血症,需要移植骨髓幹細胞以恢復造血功能一樣;我們向佛取法髓來補充,讓慧命法髓的功能再造。由於凡夫長久以來功能失調,因此現在要藉佛的智慧、所說的法,入我們的心,讓我們再造慧命的法髓,使慧命能夠發揮它的功能、良能,還能幫助別人。就如我們看到很多人接受骨髓幹細胞移植後,現在健康了,換他捐血給別人;接受幫助後又能夠付出,這就是慧命增長。

「佛心護念」,佛陀覺悟之後,剎那間的心思,本來想與大家分享覺悟的境界。但考慮到眾生無法體會佛知、佛見,於是用心循循善誘,悲智雙運。悲,就是體諒眾生的小根、小智,體諒眾生歷久以來在六道中,煩惱不斷複製,一時間無法體會佛的知見。

所以,佛陀先讓人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壞事不要再做,以免再複製業力;因為「布施比受施者更歡喜」,內心貪、瞋、癡的念頭,就會慢慢消退。

心念單純,願意幫助人、寬容人,慢慢地自己的念頭就會轉過來。布施助人,是歡喜的事情,自然法喜充滿,能沖淡煩惱無明的苦。這就是佛陀應用種種方法,讓人人「諸惡莫作」,瞭解因緣果報;「眾善奉行」,即是造福人間,在造福中產生智慧,在智慧中明白道理,此即善的循環。就如我們身體中血液的循環一樣,血液循環好,身體就會健康,慧命亦然。

經云:「於諸聲聞眾,佛說我第一,我今自於智,疑惑不能了,為是究竟法,為是所行道。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

「疑惑不能了」,疑理迷於事,不能決定是非者。於事不清於理不達。疑惑中常悔,自為過咎。
「為是究竟法」,菩薩大行圓滿究竟之覺。即成無上正等宇宙大覺之極位,是為究竟法也。
又如菩薩地盡,滿足方便,一念相應,覺心初起。得見心性,名究竟覺。
「為是所行道」,志心道法,依教行道,如是等人,速得入道,行道進德。
如說修行,當知是為,久修道行。
「佛口所生子」,佛心本懷,久來護念,一乘真實究竟微妙法,佛心懷妙法,法從佛口出。
聲從耳根入。從佛口聞說法音入心,求法聞道者,萌生長慧命。
真如之理性,深廣如海,故云性海。如來法身之境也。
「合掌瞻仰待」,合掌,以表示自心專一,不敢散亂的一種敬禮。瞻仰,以恭敬之心而仰觀也。

「於諸聲聞眾,佛說我第一,我今自於智,疑惑不能了」,在聲聞大眾中,佛陀常常稱讚我──說我舍利弗智慧第一。現在智慧第一的我接觸佛法、瞭解佛知、佛見,仍然對佛甚深微妙之法,還是「疑惑不能了」。大家心中有疑惑,我也有疑惑,同樣無法透徹瞭解佛陀所要說的法。

「為是究竟法,為是所行道」佛陀所要說的是究竟之法,還是佛陀過去所行的道路?此法的究竟就是甚深微妙的一乘大法。因為佛陀已供養過無量百千萬億諸佛,在百千萬億佛所修學佛所教法。所以,佛陀走過的路,修行過的道場,如此之多,佛陀全都瞭解,只是我們還不瞭解。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大家都很期待佛陀開口說出這個究竟法,以及曾經走過的修行經驗。「佛口所生子」,因為法是從佛口宣講出來,聲入眾生耳裡,以成就慧命

四十多年來,佛陀內心一直保護著根本大法,大家都希望這真實究竟大法,能從佛口中說出來。法出佛口,聲入耳根,叫做「佛口所生子」。大家很虔誠合掌等待,這是舍利弗祈請佛陀說一乘實道。

◎於事不清,於理不達

「疑惑不能了」,佛陀座下千二百五十人的常隨弟子中,舍利弗以智慧第一著稱,跟隨佛也將近四十年。舍利弗自云:「跟隨佛這麼久的時間,佛陀說我是智慧第一,但現在我卻還無法瞭解,心還有疑惑。」「疑」、「惑」兩個字,就是疑理迷於事;道理若不透徹,對事就無法透徹。

事若圓,道理就圓;事要如何圓?先是做人要圓。我們修行,就是希望人格臻於圓滿,將貪、瞋、癡、驕慢、懷疑,漸漸淡化不再犯過,我們的人格才會慢慢圓滿。所以,人圓,事就圓;若這些煩惱慢慢淡化以迄消失,我們對人、事、物的瞭解就會更加清楚。做事不圓滿,是因為我們對道理還未很透徹。道理不透徹,對事就有迷惑,這是一種循環。所以,事情若要做得很圓滿,就要先從人格圓滿:人圓,事圓,自然道理就圓滿。

我們迷於道理,心中的貪、瞋、癡未了,所以人格不圓。人格不圓,做事就不圓滿,這就是疑理迷於事;道理還未透徹,在人、事、物中,就無法分辨是非。

常說「大時代需明大是非」,當下此刻,佛法的流傳尤其迫切緊要。我們要把握機會,趕緊將佛法道理入心,用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心中有疑惑,我們都能為他解說,這就是道理分清楚,是非無錯誤。

◎慕法精進,成長慧命

「於事不清於理不達」,我們於事不清楚,道理又怎能通達?如《無量義經》所述,若能「靜寂清澄,志玄虛漠」,自然「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就能「得大智慧,通達諸法」。我們要入人群中,人人身上都是一部經,也都是我們修行的道場。舍利弗讚歎:「佛於道場所行道」,佛已親近過無量數佛,我們若將人人都當作佛,我們就能在人人心中發掘出很多道理。

我們若能瞭解道理,人人都是我們的道場;因為每個人的習氣、觀念都不相同,我們要好好地思考──某人的長處、優點,所做是對的,就是道理。某人如此無明,我要心生警惕,「要將是非當教育,莫把人事當是非。」對的,我要再認真,把握當下,繼續堅持;不對的,是給我一個警惕,以後不要重蹈覆轍。因為於事不清,道理就不通達;「疑惑中常悔,自為過咎」,因為我們有疑惑,就會感覺後悔。萬一做錯事情,「最大的懲罰就是後悔」。

有時我們做錯事情,自我反省後,感覺對人格有所虧損,這就是悔。「自為過咎」,有悔會很自責。我們凡夫就是如此,事情沒有好好想清楚,一念偏差,為所欲為,做了之後,才不斷咎責。已經做錯了,無論追究自己或追究別人,都是沉重的煩惱。

「疑惑不能了」,舍利弗自言:「即便智慧第一,我對佛陀所說的法,到底瞭解多少?我自己還不十分清楚。」佛陀要開口說究竟法和所行道,我們會很用心接受,以成長慧命。現在大家都虔誠合掌仰待佛陀趕緊將真實法說出來。

早上聽的法,若有一句話無法透徹瞭解,我們追根究底務必找出其中道理,這顯示慕法的心,叫做精進。要成長慧命,就要將真、純的法,入我們的心。若只是在文字上打轉,就很難跳脫出來。希望法要應時代而用,人人慧命才能有所成長。

(整理/編輯團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