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7早課連線《法華經》第1476集 菩薩五德 眾所樂見

0觀看次
A- A+


思惟提綱(敬請貼緊上人開示的內容找答案)/德倩師父;圖卡/釋德宛

1.佛陀說:「說法者,無法可說」。是什麼意思?
佛陀說:「我說法,其實沒什麼法可說。」回歸自然,自然的真理就是法。
力量,什麼人給你?不是神賜給你的,不是佛賜給你,佛只能夠這樣告訴你。佛陀他也說,「說法者,無法可說」,是我們自己自啟悟。同樣的道理,不是什麼人賜給你,是你自己,自己累生累世一直累積來這個煩惱,累生累世一直造來的因和緣,累生累世一直造作的業力,所以今生此世。這不是什麼人給你,希望大家要很用心去體會。

2.為什麼,佛陀在靈鷲山「召諸菩薩」,「他方菩薩群涌」?
因為,佛為滅度後,想要「託付弘經」,去弘法的人,所以,召請很多菩薩。他方的菩薩,受到釋迦牟尼佛,堪忍在娑婆,這麼地殷勤在救度眾生、教化眾生,菩薩全都是很感動,來娑婆世界來助緣,此方的菩薩從地湧出。

3.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不希望將責任完全都付託給他方世界的菩薩?
佛陀認為:他方的世界能夠來學精神,回去你們的地方,因為你們的僑居地、你們的地方也需要,這各有責任。而我的地方,應該是我的地方的人要負起這個責任。所以這是用了這個方法,讓娑婆世界的菩薩來發心,要來啟動他們。

4.彌勒菩薩慈悲,為我們啟問,請佛為我們開示哪些問題?
一問所從何處來?從地湧出這麼多的菩薩是為何從地湧出?要問這些人是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他的方向向著菩薩道走,到底是從哪裡來。
二問所來會集為何因緣?

5.這些菩薩,為什麼讓人這麼歡喜,「一切眾之所樂見」?
因為這些菩薩具備:巨身、神通、智慧、志堅固、忍辱力,此五德。

6.自己的習氣要如何改變?我有弘誓立願要改變自己的習氣嗎?
6.1改變自己一定要有志願,要有志氣、要有願力;沒有志氣、沒有願力,那自然就無法改變。
6.2自行發想。

【我們一起聞思修、信願行的日子!】

分享者/容玉珍

上人開示:宗教就是要布教,布教的意思,即是群眾的觀念也都要淨化。人的清淨自性,這個本性能夠善良、愛的方向,這就是宗教入眾生群中,去引導善的人,方向正確。這樣,善為正念,惡轉化為善念;善,這個「正」,這不治而平。天下若能夠這樣,自然就是和平的世界。

四天的精舍導覽志工行,收穫、法喜滿滿。第三天是晴天又是星期日,訪客特別多。早上九點多,一位訪客騎自行車進入,一問之下住在林口,恰巧有三位導覽志工也來自林口,因此開心合照留影。

我從大殿的興建,克難功德會的成立,到靜思家風,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力耕生。來到辣木樹前,分享海地的故事,賑災發放、成立大愛農場,陳建師兄的感人事跡,帶出人間菩薩的精神。

行經菜園,則分享上人親近佛法的因緣。心想,還好有讀書會,讀過「靜思」這本書,因此可以侃侃而談。走向朝山步道,則分享朝山的意義。短暫的3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熱情的安師父,備了精舍的便當讓他帶回,他很歡喜。

送這位先生到側門時,他說曾經過林口靜思堂,就詢問我何時會啟用?希望經由這次的參訪,讓他看見、了解慈濟,更期待在林口靜思堂啟用之後,能看到他參與慈濟活動的身影。

上人開示:佛陀說人人本具佛性,人人有潛能,能夠發揮你的本性在人間,去度眾生。人人都是菩薩,人人將來都會成佛。

來精舍參訪,樂意聽導覽解說的訪客,於志工而言,都是極珍貴的因緣。有了這幾年品書會的共修,讓導覽志工更能得心應手,以說故事的方式深入慈濟法髓。因為是聽故事,聽者沒有壓力,但在感人的故事中,已蘊涵真實法,傳揚慈濟菩薩道的精神了。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