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文櫻(臺北)
2016年4月1日,陳美羿師姊帶領大安區大愛媽媽成長班學員及親友至療養院參訪,分享大愛的力量讓他們活出自尊和生命價值。(攝影/吳雪慧)
陳美羿師姊最讓我敬佩的,是她用近四十年的光陰做一件事:說慈濟、做慈濟,為慈濟記錄愛的足跡,並接引眾人勤筆耕,以文字傳遞上人的法脈。
初次認識美羿師姊約在1990年左右,當時她受邀前往臺北市天母國小媽媽成長班演講,分享她的慈濟歷程。過程中,她談到成立慈濟教師聯誼會與筆耕隊的想法,以及她如何隨機引導大眾認識慈濟的親身經歷。
而《靜思語》的前身,我們稱之為「拾寶」,成長班的學員人人都有一張一百句好話的「拾寶」。也因為在成長班這個搖籃裡,沒幾年就搖出許多慈濟委員,所以天母的慈濟委員及慈誠人數密度非常高。
去年,慈濟教聯會三十週年慶,我們追尋歷史腳步,一路走來,看到美羿師姊帶領多位老師共創慈濟教師聯誼會,緊接著一場又一場的教師成長營,接引一批又一批的老師進入教聯會,以及在全國各社區成立親子成長班、慈少班,接引無數大眾認識與投入慈濟。
透過拜讀陳美羿師姊所寫的文章故事,深深感動慈濟人那無怨無悔及無所求的付出。(攝影/劉志銘)
我接觸美羿師姊的契機,大多透過拜讀她所寫的文章故事。近期閱讀了《咱ㄟ囝仔咱來教 咱來惜》,深深感動於那無怨無悔及無所求的付出,讓許多不幸的孩子能夠感受到溫暖與被接納,鼓勵他們勇於面對困境,不至於淪落泥沼,並積極奮發向上。
《一簑風雨任平生》則寫到慈師父如和風細雨般的丰采及聲色,就這麼溫柔的樹立典範,守志不動,帶領精舍師父追隨上人弘法利生。
2021年10月底,我無意間透過臉書,看到美羿師姊在長照居服員的攙扶下,於關渡橋附近的河岸邊散步,手上還拿著雨傘當拐杖,讓我嚇了一跳!雖然知道她一個月前已在花蓮慈濟醫院住院治療,卻不清楚病因,於是趕緊與她聯繫,表示想前去探望。
來到美羿師姊關渡的住家,發現她因耳朵前庭神經病變,必須時刻扶著桌子或牆壁才能移動,這一幕看得我心驚肉跳,她卻不斷地和我表示,這病是可以透過治療來復原,且她的兒子會照顧她,讓我不用擔心。而最可愛的,是美羿師姊還很自豪地轉述,醫生說她的腦袋是個健康年輕人呢!
美羿師姊說過,上人做的事神欽鬼服,但我也非常佩服美羿老師對慈濟的付出。(攝影/林若玲)
時間一晃到了農曆年。當我回精舍過年時,因精舍床位一位難求,於是我輾轉求到了美羿師姊處,她大方地一口答應,並告訴我什麼都不用帶,還開車到火車站接我。在那當下,我的內心很是震撼,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她的暈眩症狀好得這麼快?
接下來的四天,她將我照顧得無微不至,讓一向照顧別人的我,成了她疼愛的小妹妹;這期間,我除了中餐在精舍用餐外,早餐和晚餐皆由她料理。雖然美羿師姊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跟緊上人,但偶而也會將我帶在身邊,其他時間則讓我參加多項志工服務。
透過聊天,得知她除了會非常慷慨地資助弟弟、妹妹外,更交代兒子以後要將她名下的兩間房屋捐出去,真是讓我佩服。
同樣是退休老師,為什麼美羿師姊能這麼大度,做這麼多事?這讓我想到上人曾說:「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能捨才能得。」我深深體會到美羿師姊說過,上人做的事神欽鬼服,但我也非常佩服美羿老師對慈濟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