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許愷玹
攝影/周幸弘
一天,在回家的途中,我和蔡醫師同時注意到,前擋風玻璃不知何時飛來一隻天牛;當車子開了一段時間後,牠仍舊沒有離去的意思。蔡醫師放慢車速,遲疑地問:「這個,要用雨刷把牠刷走嗎?」
幾句對話後,我們都同意將車慢慢停靠在有樹或接近公園的路旁,用樹葉把天牛「請下車」,回歸自然。
後來,我發現我們的作法與往日有所不同。以前,我會不假思索地用雨刷將牠刷走,因為過往對於昆蟲或花草,我總是不大把它們當成「一個生命」,也有著「我不去動你,你也別來招惹我」的想法。
如今的改變,是因為皈依成為佛教徒後,不得不守戒律嗎?不是,只是因為自己的心境和想法改變,而真實地反映在行為上罷了。
雖然身為一名佛教徒,我卻很清楚,許多事情是依照自己的心而改變,絕不會只是為了守戒律,那心為什麼會改變呢?最終還是要多聞法,聞法後思考,才能法入心;要是沒有想改變或是不聞法,不要說皈依,就算出家了,也不一定能守戒律。
回到家的稍晚時刻,又因為孩子的行為而發怒;一發怒便開始罵孩子,一發怒又覺得別人家的小孩比較乖巧懂事。事後,雖然覺得自己比以前進步,比較不失控、較易恢復情緒,但也很清楚自己在管教孩子這件事上沒有增長智慧。
我不想假裝自己成為佛教徒後就沒有脾氣,或對孩子很有智慧,我反而覺得應該好好對自己懺悔,因為做得不好、不夠、放不下,才會沒辦法全盤接受孩子的是非對錯。
起了煩惱心,一切就容易偏差;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是修煉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