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利君
攝影/周幸弘
當我初入佛門之時,便開始讀誦《法華經》;雖讀起來朗朗上口,也能看得懂字面的意思,但總覺得與經文之間,仍隔著一層屏障。
就在十三年前,我收到一篇白岩松和李明博先生,寫關於拜會證嚴上人的文章。閱讀當下的專注和喜悅感,至今仍記憶猶新,也是從那一刻起,我發願一定要成為上人的弟子;從此,我尋找了慈濟八年的時間。
八年後,第一次連線大愛臺薰法香,聽到上人講《法華經》。由於我聽不懂閩南語,所以只能聽個大概,並將逐字筆記讀一遍後再抄寫;我邊抄邊思考,另結合自己的修行生活寫下心得。若遇到不懂的地方,會查其他高僧大德的講解;如果再不懂,我便記下來,想著總有一天,我會到精舍見師父,屆時一定要向師父請法。
一段時間積累下來,我將上人的閩南語翻譯成普通話,如此堅持下去,上人開示的內容,我已能聽懂七成左右。之後,再將上人開示中,出現頻率較高的用詞,整理出關鍵字,得出「多用心、六度、發願、做、智慧」等,並以此做成組織圖。
最近我才明白,為什麼佛菩薩不讓我一下子就找到慈濟,因為自己總有種攀緣的心態,但通過這些年所受的苦,才讓我明白,原來路要一步步走,飯要一口口吃;該你走的路,一步都不能少,越是珍貴,越不容易。
自從找到方法學習上人開示後,我也找到了關於學習的方法和捷徑,只要足夠用心,就一定有收穫;我也將此方法用於工作和學習中,效果不言而喻。
今天回想起自己多年來的修行之路,酸甜苦辣皆在心中,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也才突然明白,佛在心中,法身無相。
眾生都認為有佛存在,卻不知自己也是未來佛,總以為燒香、磕頭就能保平安,殊不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才是最大的平安。而紙畫、泥塑、木刻、玉雕和貼金的佛菩薩,只因所用材料有貴重之分,但這個「分」,是眾生分別的「分」,只要心生分別,就算跪拜三千大千世界珍寶所打造的佛像,佛也遠在天邊。
「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上人開闢了行願之門和菩提大道,只要繼續走下去,必定會立體琉璃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