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簡淑絲(彰化)
站在窗臺前看夜景,淑絲師姊用手機拍下了一張,專屬於父女倆「當下的幸福」。
「爸爸昨晚一直無法入眠,人不舒服,情況看來滿嚴重,需要送急診喔!」我跟大姊說。
「送到慈濟醫院好了,爸爸曾經在這邊住院過兩次。」家人最後決定把爸爸送到熟悉的臺北慈濟醫院(簡稱臺北慈院)。
經檢查須住院,但因疫情影響,一時無法入住,爸爸只能待在急診留觀。
◎拔苦
急診室內、走廊上,早已擠滿了病患與陪伴的家屬。爸爸床位被安排在A區,約莫六、七坪大小的空間,擺著八個床位,狹小空間,住有十六人。
窗簾不能拉上,看到人群中各種不同的病患和家屬穿梭其中。病患的神情痛苦、煩悶、憂傷......眼前的這一切,看得我心情跟著低落。
再看著爸爸痛苦的表情,坐在板凳上的我,坐立難安。
焦躁的爸爸,徹夜未眠,我握住他的手,安撫他。夜晚,燈光通明的急診室時間似乎停住了,好不容易才熬到天色漸亮。
◎克服困難找方法
那一夜,過得特別長。
「每天製作『靜思語』、『祈禱平安』圖卡,疫情以來,兩年不曾間斷過的『一指傳法』。」內心不斷自我OS:「明天不要做了!我應該沒有地方做。算了,先停幾天吧!等爸爸出院,過幾天再做!」
天亮之後,我又忍不住從行李箱中,拿出電腦,放在椅子上。
戴上耳機,屈膝跪地。當下早已忘記四周的咳嗽聲,還有家屬及病患焦急的談話聲......我靜心聆聽《志工早會》常住師父的開示。
半個小時的時間,努力將上人的「靜思語」圖卡,完成美善廣傳的使命。
◎當下就是幸福
我一直陪伴爸爸在急診室住了三天兩夜,再轉到普通病房五天。
打嗝、咳嗽不停的毛病,醫師找出病因──「橫膈膜閉鎖不全」,病情終於得到了妥善的醫治。
有一天,爸爸用完午餐、上床午休後,我再到B1用餐。上樓後,驚訝看到爸爸坐在椅子上。
我問:「爸爸怎麼起來坐?」
「我等妳回來,我才能睡。」爸爸回應我。
我逗著爸爸說:「您是怕我跑掉了嗎?」
幾天下來,感受到老人家在病痛的時候,真的需要子女的照顧。
白天,爸爸睡醒,他走到病房旁,看著窗外的雨滴。
天黑後,我們父女倆,站在窗臺前看夜色。我對爸爸說:「這裡是臺北慈院,我們住在十五樓的病房。」
他回應:「這裡的夜景好美呀!」
我分享,各樓層陽臺及醫院外圍的欄杆,因為長時間的風吹雨打,部分欄杆已生鏽腐蝕,需做維護修補和油漆等作業。這些都是由北區慈濟志工承擔,三千七百多人次志工為慈院付出。
看見他點點頭,病癒後的爸爸,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我的頭也依偎在他的肩上。
喀嚓!喀嚓!站在窗臺前看夜景,我用手機拍下了一張,專屬於咱父女倆「當下的幸福」。
◎醫療有人文
淑絲師姊選用莫三比克的照片當作「靜思語」祈禱圖,讓攝影者受到非常大的鼓勵。(左圖攝影/Soares Joaquim;右圖攝影/Elson Bie)
住院期間,高齡九十的爸爸,常常因為血管壁薄,造成針劑滲出皮下而出血。在病房有醫護人員的細心照顧,護理師換藥中,總是或跪或蹲,以最溫柔的語氣與態度對待病患。
感恩醫護人員專業的醫療,用心照顧。六月一日,爸爸終於康復出院了!八天中,我感受到父母需要我們的時候,我沒有缺席。
期間,本會圖像組楊采蓉師姊,LINE傳來訊息:「感恩淑絲師姊傳揚美善,您選用莫三比克的照片當作『靜思語』祈禱圖,昨天加上英文翻譯分享給當地。攝影者受到非常大的鼓勵,在真善美之間,也起了相互鼓勵的作用,真的無限感恩。」
真棒!「克服困難找方法」、「行善行孝」我都做到了!
期許自己是螢火蟲的微光,相信即便力量微弱,也不要輕視螢火蟲的光亮。未來,持續發揮生命價值,讓每一天都能善用科技,廣傳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