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掃體佛法

0觀看次
A- A+

撰文/陳秀嫚(彰化)
攝影/鄭春金

左圖:屋子後傾、屋頂椽木已腐蝕塌落,原本陰暗的房間,卻因而變得光亮。
右圖:志工們人龍一字排開,以接力的方式將瓦片、木片一一送出。

「菩薩好,感恩戶房屋修繕,營建處要拆除塌陷屋頂,我們要從屋後把瓦片和木梁裝袋,搬到屋前馬路旁......」

預先收到組隊發來的訊息。3月23日這天,我循著地址提前抵達指定場所,遠遠看到穿著藍衣藍褲的志工們站在門口,給人一股安定的力量。

眼前這棟平房,屋子後傾、屋頂椽木已腐蝕塌落,原本陰暗的房間,卻因而變得光亮。

「接龍了!」聽到接龍的吆喝聲,志工們主動找位置,人龍一字排開。我見後方還有一個位置,也加入接龍的行列;而後到的志工,便自動裝袋分類,一切進行得如此自然。

瓦片、木片一件接一件,風吹得木屑、灰塵飛揚,志工身上很快蒙上一層灰,沒有人在意自己是否弄髒了,只專注著手上的工作。

左圖:志工同心協力的將拆掉的屋瓦傳遞出去。
右圖:人龍後方的志工,一一將傳送過來的物品進行分類裝袋。

期間,發現另外兩個房間,堆滿屋主視為珍寶卻似垃圾的雜物,以及不堪使用的家具;若不清除,將影響下一階段的整修。志工耐心了解屋主不願捨棄的原由,也體會對方心中的不安全感,藉由溝通不斷耐心引導。最終取得屋主的信任,願意捨棄幾件已不堪使用的家具。

透過這次的清掃,我體會到眾生的無明、煩惱、塵沙惑,皆是在不知不覺日積月累中,形成難以去除的習氣;而無明煩惱來自貪、瞋、癡、慢、疑。若沒有接受佛法的教育,仍然視這些無明煩惱為珍寶,任由其躉積,以致掩蓋了清淨的本性。

《無量義經》偈誦「能捨一切諸難捨......」,心中的貪、瞋、癡、慢、疑,在日常生活中若能捨掉,少了一分習氣,就能離佛性愈近。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