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繪圖/梁玉燕(加拿大)
看到我將粉圓煮成一大鍋淺褐色沸水,公公非但沒有責備,反而笑得合不攏嘴。遙想彼時嫁入陳家,公公對我的寬容與慈心,更有一分尊敬與懷思。
結婚前,父母親形容我是「食飯鍋中央」、「食米不知米價」,未識經濟愁滋味,更不知飯菜是如何被烹調而後端上餐桌的。所以披嫁衣時,心事特別多,面臨柴米油鹽醬醋茶,經常面露難色。
二十四歲,初為人婦,必須近庖廚,開始面對本分事〜淘米煮飯、揀菜,煎、煮、炒、炸煮三餐,樣樣得從頭學起。婆婆教導之外,娘家嫂嫂和姊姊,經常是我打電話請「藝」的對象。但也不能樣樣依賴別人,有些時候必須靠自我摸索,才能進步求精。
一日,天氣燠熱,公公提議,要我煮些粉圓當點心!心想,這並不是什麼難事。
我先在灶孔生火,將鍋子盛滿冷水,然後順手倒入一整包粉圓,蓋上鍋蓋......接下來,當然就是等待加糖粉,享受美滋味的時刻嘍!
蹲身添加柴薪,直到水沸生煙。我從容地掀開鍋蓋,正想用勺子攪拌均勻,以免粉圓顆粒沉澱,黏到鍋底或燒焦。
「咿!粉圓怎麼都不見了?這湯怎都成了咖啡色啦?」
公公聽到我說的話,也湊過來瞧個究竟。「哈!怎麼會煮成這樣呢?」
看到粉圓變成一大鍋淺褐色沸水,他非但沒有責備,反而覺得有趣。笑得合不攏嘴,露出了鑲金的牙齒。
原來,這消暑美食必須要等水開了才能放入,我的順序本末倒置,怪不得顆粒狀的粉圓早就融化了!
經一事,長一智,烹飪也是一樣。有當年不諳廚藝的糗事,也才能讓我不斷地在日常練習中,造就現今的得心應手。
四十年的往事,今再想起,覺得好笑。但遙想彼時嫁入陳家,公公對我的寬容與慈心,更有一分尊敬與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