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美蓮(彰化)
張營昌師兄(右)分享離線編輯操作。(2015/01/25攝影/曾漢儀)
今早一醒來,看到「靜思園地」分享的好文——〈成群結隊有目的〉。
點入閱讀,原來是田中區真善美志工張翎慧的短文分享。搭配那張白鷺鷥的照片,是已故攝影志工張營昌生前所拍攝(2015年往生)。
忘記是哪一年,當時張營昌師兄應該剛退休不久。首次出班攝影在週一,因為是非假日,搭配的文字志工,就是當時位居第二新人順位的我。
時任田中區真善美窗口的陳美惠師姊鼓勵著:「盡力就好!」
於是我帶著忐忑的心,和張營昌師兄披上盔甲、同上戰場。
騎著機車到社頭與志工會合,甫上車,我順口一句:「感恩師兄!」
「奇怪!說『謝謝』就好,慈濟怎麼都很愛說『感恩』呢?我太太(高瓊妹)也是!」當時雖已在大愛媽媽多年,但聽到這樣的對話,令我一時語塞,只能傻笑回應。
那回只記得是海外實業家回臺研習課程,在彰化分會停留一天半,當初記錄的感動早已忘了,唯獨對以下小事記憶猶新......
記得活動當天,彰化人文真善美合心幹事簡淑絲師姊,用她一貫溫柔的口吻勉勵:「喔!這記錄很重要,盡量要『快』,可否今天回去,就把它完成交過來?」
為了不負期望,我當天真的卯足了全力,通宵挑燈夜戰,清晨五點半總算完成這項艱鉅任務。
但為了讓先生放心,一向領全勤獎的我,只好犧牲週二大愛媽媽課程,乖乖在家補眠!
喜好拍照的張營昌師兄,生前留下許多生動且難得一見的珍貴鏡頭!(圖為張營昌師兄作品)
其實跟張營昌師兄交集並不多,但只要有問題求助,就算夜深了,他還是在電腦那端用Skype通話,幫我一一解決難題。
現在回想起來,內心仍有一股暖流湧現!
愛好爬山的我,與喜好拍照的張營昌師兄,曾在清水巖寺旁的樹林巧遇過。在一堆各種架設好的相機與人群中,張營昌師兄高瘦的身影更顯突出。
原來這些趣味相投的攝影人,可以為了那五色母鳥餵食雛鳥的珍貴鏡頭,守候數小時,甚至數天呢!
一張白鷺鷥成群結隊的相片,聯想到五色鳥的親情,竟也勾起了我無數思念!
張營昌師兄人生功課雖已完成,美好作品依然保留在《慈濟大藏經》的藏經閣裡。想到這裡不免省思自我,一篇記錄可能還是需要醞釀三至五天,甚至一周。
雖然免不了要拖一下下,但我始終堅持著,不想放棄任何可以記錄的機會。因為只要有人讀了之後,能夠露出會心一笑,那也就值得了,不是嗎?
如同這麼多年以後的現在,只要再看到張營昌師兄的作品,我的心頭就會一陣暖流竄過般,備感珍貴及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