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對我施展「法」術

0觀看次
A- A+

撰文/候宣如(加拿大溫尼伯)
攝影/顏霖沼

透過各種妙法,讓心中滋長出善的種子。

光陰荏苒,春來冬去,轉眼間認識端對已經將近三十年了;回想二十八年前,她第一次向我募款的往事,彷彿還歷歷在目。

當時,我對慈濟並不熟悉,甚至稱得上陌生,因此對於這份突來的募款,著實讓我笑裡藏嘀咕:「一定要捐嗎?」

端對強調,每個月一百元或五十元,就可以長期扶困、急難救助和膚慰關懷身心受傷的人;尤其可以幫助弱勢家庭的醫療問題,以及因為家境困頓而無法繼續升學的孩子,這兩點特別觸動我的心。

二○一六年,我隨著人文真善美志工,拍攝新芽獎學金人文典範──小織的故事。當時就讀九年級的小織,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便「身兼數職」,時常充當媽媽,準備家人的餐點與洗衣服;偶爾充當老師,輔導弟弟功課;有時又是阿嬤的左膀右臂,協助整理資源回收以添補家用。

當下,我親身體會和見證了慈濟對「慈善」援助的美好,便不會有一丁點兒懷疑;偶爾有世俗言語帶來的疲倦,也會隨風飄散到天際,依然帶著初衷繼續在菩薩道上前行。

端對帶著一顆從容的心,第一次對我使出「利益眾生」的妙法,令我難以拒絕。

二十六年前,我的工作單位換到和端對同一間辦公室,發現她的座位旁有一個「可疑」的桶子,裡頭只有紙類;平常不見其他同事丟棄紙類以外的垃圾,只有我偶爾丟果皮進去。

「宣如,這個桶子只有裝回收的紙類,請不要丟水果皮,謝謝。」有一天下班前,端對「挑」起我「丟」的果皮,耐著性子說明回收的用途,是為了垃圾減量和循環再造。

這是她第二次對我發揮「善知識」的妙法,在任何狀態下懂得惜物,就能看見物命存在宇宙間的價值。

一年前,端對跨海傳來一起集資共聚愛心的訊息;人文志業中心發起將〈高僧傳叢書20〉冊送到各公立圖書館、公私立大學和大專院校圖書館。

「好呀!沒問題。」我欣然同意地回覆。

端對第三次對我施展「人文」妙法時,我心中已無半點疑惑,心態上也沒有一絲絲的為難;因為現在的我,也是施法行列的一員,學會慢慢地對周圍的家人和朋友施出妙法。

證嚴上人慈示:「何謂妙法?」 「能讓人聽入心、受用的好話就是妙法。光是講『如是我聞』、佛陀過去如何說,講得很深奧,大家也許聽不懂,或是聽得懂而做不出來。能把自己的轉變說出來,引起別人省思:『為什麼我做不到?』進而願意改變,這就是法。」

一同耕耘「淨田」,增長慧命,是一種喜悅的交流;唯有主動伸出手邀約,另一雙手才有可能打開。感恩能在生命中遇見相惜的友情,在法親中邂逅相知的友好。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