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本分 得本事

0觀看次
A- A+

撰文.繪圖/梁玉燕(加拿大)

畫中小丑,從嘗試拋出第一個保齡球瓶開始練習,不斷堆累經驗,終能得心應手,成就一身本事。如同慈濟人因長期投入,融會貫通,所以荷擔志業歡喜無礙。

下午散步時,和外子邊走邊聊。談起了一些事、一些人,心裡萌發靈感,回到家,很快伏案畫下圖像,完成這幅小品作品。

傍晚,好友明玉帶兩位鄰居來訪。我邀她們到後院亭子小坐,端出茶點,也分享了剛出爐的拙作。

大家被這七彩繽紛的畫面吸引,問我學畫多久啦?當初怎麼會想要畫圖?找誰教的?要怎麼構圖?都用些什麼顏料?

一番解釋之後,話題聚焦在畫紙上。我先賣個關子,邀大家看圖說畫,猜猜我想傳達什麼?

「哈!很久以前我觀賞過馬戲團表演,一看就知道這是小丑呀!妳畫他在耍保齡球瓶,1.2.3.4.5.6.7.好幾支連著耍,超厲害的......」淑靜胸有成竹立即反映,就像看圖說故事。

「我記得那些熟練的演員高空走索,和驚悚的跳火圈動作。有的雜技演員,還可以邊騎獨輪車邊耍球瓶呢!五顏六色的裝扮,這是古早時期的馬戲團小丑吧!」淳華接腔,說起以前對馬戲團的片段印象,滔滔不絕。

「表演這種特技其實很不容易,要練很久很久才能上手。換作是我的話,沒耐心操練,一個也接不住。」明玉說著說著,好像突然想起了某件事,抬頭望我:「我上回來妳家,聽妳說過小時候妳父親帶妳去員林看馬戲團表演的故事......妳應該是思念妳父親,有感而畫吧!」

我笑顏以對,告訴大家:「嗯,你們三位都猜對一半!我畫的這個小丑,是小時候的記憶。不過,這位是慈濟志工的化身。他們都有很多特長,每一種專長就像這不同顏色的保齡球......」三人都很好奇,期待我繼續說下去。

畫中主角,是我心目中很讚賞的一位慈濟師姊。她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各種角色都很稱職,有口皆碑。每天生活步調像陀螺團團轉,但忙得不亦樂乎!

在家裡,她是家庭主婦、妻子和母親。我經常看她出現在慈濟,許多活動場合都有她的身影--人文真善美、主持、訪視、導讀線上品書會、勤作筆記。既能上台分享,又能靜心寫作......她一直在承擔,默默學習,不斷求進步。

她和許多靜思弟子一樣,服膺上人「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慈誨。談笑風生,給人從容、淡定的印象。如同鴨子划水,表面輕鬆自在,其實是一直奮力攪動雙蹼前進,暗地裡勤下功夫。

畫這圖,我聯想到慈濟師姊因長期投入,融會貫通,所以荷擔志業歡喜無礙。如同畫中小丑,從嘗試拋出第一個保齡球瓶開始練習。順手了,再加入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經過長久淬鍊,重複再重複,不斷堆累經驗,漸漸運用自如,終能得心應手,成就一身本事。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