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美羿;攝影/吳碧華
日前北投四位志工回來花蓮,在精舍的書軒本店幫忙。
三天值班結束,臨行前,資深志工盧秀綢購買了五件精巧的陶藝作品。結帳時,我發現其中一個小杯子,明顯的有個缺角。
「這是我特地挑的。」盧秀綢笑咪咪地說:「這五件作品都是瑕疵品,所以很便宜。」
瑕疵品?除了那個缺角的杯子;還有一個漂亮的茶海,三個不同顏色的小瓶子。翻來覆去,看不出哪裡有問題啊?
「如果不是做的人,或內行的人,是看不出來的。」書軒職工嘉馨說:「有時候,陶瓷坊的志工會把瑕疵的地方用紅紙貼著,做個記號。」
多麼誠正信實啊!看不出瑕疵的作品,就要「淘汰」,不可以當成正品上架銷售。市場上,有多少劣質品、瑕疵品,蒙混在正品中販賣,反正一般人也不會發覺。
「我特地挑了這個缺一角的杯子。上人說:不看缺的角,那個杯子還是圓的。」盧秀綢說:「我要天天用它喝茶,警惕自己。」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不看他的小缺點,他就是完美的人,不是嗎?不看「缺角」或「缺點」,就是包容。
三個小瓶子,顏色、大小各異。盧秀綢說:「可以當花器。」
是啊!春天到了,屋旁、路邊、山野間,都有許多野花綻放。摘一朵小花,配一枝綠葉,插在小小的花瓶裡。供在佛龕,或擺在書桌、茶几,甚至廚房、洗手間,都會讓整個空間美化,氣質提升起來。
瑕疵又何妨?只要善加利用,它還是很有用的。
缺角的杯子,用來警惕自己;瑕疵的瓶子,也可以盛裝春天的美麗和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