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怡霖(桃園)
攝影:徐政裕
一早逛市場,看到一袋山苦瓜及一袋青苦瓜,前陣子因為常吃青苦瓜,膩了它厚實的口感,故改挑了山苦瓜。
山苦瓜外型像極了翠玉模型。尖刺的顆粒用小刷子清洗時,總是怕把它的青翠給洗去。斷其頭尾,再將它切開,偶爾會有讓人驚豔的「紅配綠」(籽為鮮紅色)。在烹調前,給廚房帶來一抹色彩。雖然傳統的烹調方式會使它變了色調,但這一瞬間總是讓人感到愉悅。
未料今天切開來,僅是單純的黃籽,搭配著青翠的外皮,不似紅色般賞心悅目,卻也讓人感嘆造物者的神來一筆。
對半切開後,再斜片片開;加入黑豆豉、醬油及少許糖,燒煮入味,最後再加些許醬油膏提味,便能成為一道超級下飯的家常料理。曾有過經驗,當天煮的尚未入味,因此口感有些生澀,要待第二天加熱過後,才算真正好吃。
黑豆豉山苦瓜嘗起來脆口,搭配豆豉的香氣,入口咀嚼帶點苦味,最後些微地回甘。不知是否跟年歲有關,就是喜歡這種帶點苦味,又能回甘的蔬菜,例如:芥菜、芥藍或是青椒。
還記得年輕時,對於茄子、苦瓜、芥菜、芥藍或青椒,總是百般嫌棄,一口都不願嘗試。但伴隨著年齡增長,才發現,孩子的口味與我們截然不同,造成餐桌上涇渭分明,屬於我們的菜色,孩子是一動也不動,還得另外煮些她願意吃的菜。現在孩子離家在外,餐桌上便時常出現了這些「老人菜」,倒也讓我在備餐時快意不少。
歲月不只發生在心理,生理上的轉變尤為明顯,只是它在漸漸中進行,驀然回首才發覺,咦!我的口味怎麼變了?從前愛吃的現在怎麼不愛了?原來是因為上了年紀,竟也愛上了這樣的滋味。
此番像極了人生,初生之犢不畏虎,愛恨分明。有了年紀後,人就會變得溫潤,不再橫衝直撞,吃得也樸實些,您是否也是如此?
(筆耕團隊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