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陳怡霖(桃園)
圖片來源:https://cc0.wfublog.com/
對於身為「櫻櫻美代子」的家庭「煮」婦而言,每日洗手作羹湯的同時,總少不了一些抱怨。「最近菜價又漲了!」、「每天都不知道要買什麼?」、「先生都不用擔心三餐煮甚麼、吃什麼?」
身處疫情嚴峻時刻,採買的事務幾乎由我一手包辦。秉持著,出門立即換口罩,以及兩天補充一至兩包本草飲。就算每周固定至台北慈院看診,我也不擔心。除了底定長期茹素,更要時時戒慎虔誠。
由於受到疫情影響無法出勤務,幸得陳美羿老師邀稿,讓我在時間長流中,分秒不空過,並得到指導與鼓舞。疫情之於我,更是添加一筆助益。
最近養成了晨起的習慣,除了校對「印光法師文鈔」外,更多了許多自處的時間。吃完早餐後走到廚房,本想將餐盤置入水槽中待洗,不知怎的,腦海中突然浮現「順手」二字,「如果順手洗起來,是不是比較好?」想起每次午餐與先生用餐時間不一,當我吃完飯,他尚未開吃。於是狼藉的杯盤,總是等到傍晚備餐時才洗,接著廚房就像戰場般顯得雜亂無序。
今天「順手」洗淨了餐盤,讓小小的流理臺一塵不染,「順手」將黑木耳泡水,再摘採地瓜嫩葉,「順手」為午餐做準備。整個過程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又「順手」寫了中午的菜單,於是我又多出了許多時間寫稿。
正巧社區網路斷線,無法傳送文稿,便早早準備了午餐。經過一早的「順手」,成就了這次備餐的舒心快意,不再有滿坑滿谷的前置作業,料理台上井然有序,一道道菜餚彷彿在排隊等待烹煮,心不煩,意不亂。原本需花上一小時的四菜一湯,今天帶著愉快的心情,四十分鐘就烹調完成。即刻起,「順手」將加入我的日常當中。
誰道疫情之下心情是慌亂的?必得冒著風雨到藥局排隊買快篩?安定的心與從容的生活,更能有效地對治焦躁。「心之於病,大矣!」所以要時刻觀照自己的內心。
生活中的「疫」與「不易」,不必與之分庭抗禮,但至少自己的心,是可以靠修行來改進的。在生活中品味道理,知理並遵行,才能達到修正的效果,這就是上人常講的,要「多用心」。
(筆耕團隊 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