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資晴(中臺科技大學)
潤稿:黃芳文(慈葦)
當人們生活受限於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疫情之時,我們身著防護裝備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美國加州,滿心期待想體驗新環境、新事物,渴望探索不同地域的醫療服務與制度。即使對疫情蔓延與未知的未來感到忐忑,但我們向美國慈濟佛瑞斯諾行動醫療(Fresno Mobile Clinic)學習的目標從未改變。
佛瑞斯諾行動醫療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以前學習到做事最理想的情況是從目標對象的角度去思考,就是「設身處地,為人著想」才能了解對方的需求。一直以來,我認為這是過於完美的觀念,直到我參與義診。
有志工分享,過去眼科義診,學童只能眼巴巴地等待眼鏡製作,最快五分鐘,如果人多時甚至要等上更久。後來志工為小朋友們準備禮物與貼紙,讓他們用貼紙來裝飾眼鏡盒,一方面增加等待時的樂趣,回家後還可以讓他們掛念著手作眼鏡盒裡面有自己的眼鏡。這顛覆我往日只是單純想把事情做完,而志工們則是把事情做好,且更為貼近學童的心。
志工提供可愛貼紙及小禮物,讓學童設計自己的眼鏡盒。(攝影:劉倢筠)
另外,曾有家長向慈濟道謝,因學童得到眼鏡,矯正視力後成績大幅提升。當初理所當然認為視力模糊去看醫生就好了,卻沒想到美國的醫療保險範圍與台灣健康保險涵蓋的範圍有所差異,視力保健保險是需要額外購買的,額外支出對某些家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媽咪,我可以看得清楚了耶!」學童露出驚訝眼神與燦爛笑容,重新認識這世界的神情令我久久無法忘懷。
同時佛瑞斯諾行動醫療是具有凝聚力的團體,團隊擁有不同種族、語言和文化的志工,各司其職、各展所長。依疫苗注射而言,最初對活動過程感到陌生的我,如今察覺病人註冊時需要注意資料填寫正確性,這些訊息是會影響往後施打或產生副作用時的處理方向,看似單純的抄寫,卻考驗個人的細心度。
註冊時需要注意資料填寫的正確性,看似單純的抄寫,卻考驗個人的細心度。(攝影:鍾明楒)
另一方面,引導民眾還須具備安撫孩童的耐心與技巧,減少他們對注射的恐懼,領取疫苗時有類似護理給予藥物的「三讀五對」,我向護理師再三確認疫苗種類、畫記號,確保錯誤率趨近於零。因此團隊的運作裡協助、溝通並取得共識是非常重要的。
在問題解決方面,我受成長思維(growth mindset)影響頗大。某次我去眼科義診,負責挑選鏡框與解釋眼科單張期效,當我對家長說明完眼科相關問題時,他只是茫然的點頭。我心想,應該是聽不懂英文,此時面對最大的困難是西語翻譯員正在忙,而我不能像過去苦苦等待別人來協助。我想起志工的經驗分享:「雖然墨西哥家長沒有學過英文,學童在學校多半是英文教學。」當下我靈機一動跟學童解釋並請他翻譯,家長才恍然大悟並道謝。雖然我無法在短時間內學會西班牙語溝通,但至少我學會面對問題,並且想辦法做最好的處理。
除此之外,我還學習到無私奉獻的理念----「帶著正向的心,與你相同的人也會被你吸引過來」。某假日,大家協助辦公室搬家,明明是苦力,卻面帶微笑、歡喜自在,耳濡目染之下我情不自禁,並相信我也可以帶給其他人更多幫助,用行動與歡喜心來付出。
參與慈濟活動後,使我認知到,不能以個人的眼光看待文化差異,唯有融入當地居民生活,才能了解社會底層的困境,將心比心供其所需。同時,也要提升自我能力、建立信用,自然而然會吸引到富有愛心,且願意為社會付出的志同道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