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林淑懷
「一覺醒來已是2022年,大家都還在、都能行善,共善在人間追隨上人,這是值得歡喜慶幸的事,所以要為自己感恩。」志工早會上德(木雨)師父開示這樣說。
清早八點不到,南屯區一群志工已經在「香緣屋三十二號」廚房忙碌著,準備製作蘿蔔糕義買,要為慈濟基金會購買五百萬劑BNT疫苗募心募愛。和氣組長廖文娟說:「做多少、賣多少、算多少,一元五角加減好。」組長領軍共善,讓組員不因疫情,慈濟活動減少空過時間。
2022年元旦,新一年的第一天,志工不因連假而休息,反而更積極自做蘿蔔糕義買,響應捐疫苗。
「心路若不通,做事處處都會打結。」似乎道盡廖文娟的內心深處。一臉彌勒像的廖文娟幽默地說:「我很愛做慈濟,可惜先生很討厭我常常趴趴走;這時間,早餐也準備好了,他還在睡,我就出來了。」認識廖文娟二十幾年來,看她行動派「說做就做」的個性,用心在凝聚組員的心,非常不簡單。
廖文娟投入慈濟近三十年,慈濟修行這條大直道,關關難過關關過,是崎嶇還是平坦,是逆境還是考驗,已經不在乎了;她只在乎,自己有沒有扮演好角色、本分事有做好嗎?有多少時間,能做多少事?遵循對的方向往前走,是她的心願。
南屯志工親自製作的蘿蔔糕義賣,會眾響應熱絡,和氣組長廖文娟(左)以身作則。何春桂(右)、白秀萍(中)等人參與。
在場的何春桂師姊比我早到,一看到我就分享,今天(1/1)連線參與志工早會德(木雨)師父開示的心得。自從疫情嚴峻志工早會雲端連線後,她天天上線。難怪她曾說:「一天沒聽師父開示,整天不對勁。」她愛慈濟、愛上人,日日薰法,二十年來不變質。
春桂師姊接著說,德(木雨)師父盤點自己的生命價值,用自己在上人身上受惠到的四點「昇華心量、對治困境、超越煩惱、慈悲利他」與眾分享,還用四支短片啟發人心......
聽著聽著,覺得很懺悔,我跟春桂師姊同期培訓、同一天讓上人授證委員,我的記憶不及她、出勤不及她、精進更不及她。若要盤點自己的生命價值,我值多少?然而,我覺得大家在一起共事,等同在一起共修,彼此分享,受益不少;而且有事做,總比一個人在家好,這也是我喜歡跟組隊一起參與工作的原因。
上人說,大時代的困境COVID-19疫情是「共業」,人人要「共善」,只有共善才能抵消共業、扭轉共業。德(木雨)師父也提到,孟子說:「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一個人能生活過一天,是靠眾人,各行各業百工所成就的。而人與人之間不也需要互相依賴,進而互相學習感恩與尊重嗎?
人若有感恩心,處處是感恩,若要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慈濟選擇了自己,而是我自己選擇了它,既然選擇了這條路,當然堅持愛到底,生生世世追隨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