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可敬

0觀看次
A- A+

撰文/陳美羿;攝影/慈濟基金會

板橋園區南大門邊通道,一對母子蹲在地上,用小鐮刀刮除生長在連鎖磚裡的雜草。小男孩余浩誠很認真的清除細縫中的雜草。[攝影者:林正利]


 

上人行腳時,常有安排分享,通常都是志工做各種工作報告。但是在板橋的溫馨座談中,出現一個小朋友余浩誠來跟上人對話。

余浩誠從小在慈濟世界長大,現在已經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那天他報告了他參加薰法香、品書會的心得。

「上人!我想請問:有時候,我會很想吃糖果。」余浩誠說:「但是當媽媽不讓我吃的時候,我會生氣……」

說到這裡,會場響起一片笑聲。

「我是不是把『六度』(或三毒)都忘記了?」余浩誠說:「這樣的情形,我要怎樣調伏?」

等他說完了,上人對他的媽媽說:「每個小孩子都愛吃糖,你就不要禁止。但是要告訴他,不能吃太多……」

然後跟余浩誠說:「可以吃糖,但要適可而止,不能過量。知道嗎?」

哇!小小年紀的小朋友,就有如許的覺察力,真是難得。他會反省自己「愛吃糖」,是不是犯了「貪」?而媽媽不讓他吃,他就生氣了,這就犯了「瞋」。

有許多成年人,一天到晚「天天吃鰻魚」(貪瞋癡慢疑),自己卻渾然不知。真是比不上一個十歲的孩子。

余浩誠小朋友的發言,讓我想起在精舍餐桌上的一個小故事。

秋天時節,柚子盛產。特別是中秋節前後,柚子最是應景的水果。精舍的午餐,經常會有一盤剝好的柚子,酸酸甜甜的滋味,是解膩聖品。

有一天,盤子裡的柚子個頭很小,有點像橘子。撕開外皮,果肉更顯迷你。

「哇!好好吃……」

「真的!太好吃了!這可能是正宗的文旦。」有人悄悄的說:「比起之前的柚子,這個才是頂級美味的。」

平常會剩下的餐桌上的柚子,那天一掃而光。

之後幾位志工談起來,紛紛懺悔:「因為太好吃,就多吃了,我們呀,就是『貪』吃。」

「還有,今天的『好吃』;昨天的『沒那麼好吃』,是甚麼?」

「分別心!」

「比較!」

「計較……」

大家笑成一團。是啊!談修行,真是不容易。一盤柚子,潛藏在心底裏面的「病毒」就一一「現形」了。

余浩誠小小年紀就懂得「檢查」自己的心,真是「後生可畏」,更是「後生可敬」啊!

(2021.11.12)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