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胡素貞(明蓁);攝影/許榮輝、蕭耀華、胡素貞
幾次收到慈師父病重的消息,總是不捨、流淚、思念......
每個月藥師法會,最後的精舍疏文,多年來,一向是由慈師父唱誦,每次恭聽的時候,想像這五十多年來不變的傳統,是慈濟自始至今的精神!前一段披荊開路的過程,沒有分擔到,感恩能夠跟上隊伍,找到回家的路。今年才過不久的五十五週年藥師法會,在五月五日當天,還沒有收到慈師父病重的消息,已經很懷念慈師父的聲音了!
2012/4/14藥師法會,德慈師父帶領眾人唱誦藥師經。(攝影/許榮輝)
記得第一次見到慈師父,是在精舍主堂。慈師父正在指導即將到來的圓頂儀式彩排,我在主堂走廊好奇探頭,慈師父看到我,給了我一個慈祥包容的微笑,讓我覺得不好意思又歡喜;不好意思被發現了,歡喜得到那樣微笑的歡迎。短短幾分鐘的佇足,印象很深刻!在家的我,在主堂外,出家的師父及準師父,在主堂內。那時候想,啊!原來出家圓頂的彩排,多年來都是由大師兄親自陪伴的!
我住在美國,從第一次回精舍,就下定決心,回台灣一定找時間回精舍,也一定找時間到陶藝坊走走,帶回一個小小的陶藝作品,那是從第一次回精舍就養成的習慣。在陶藝坊,可以看到慈師父歷年來的陶藝作品,像是小小的歷史博物館,訴說精舍的日常風景;小小的展示空間,可以繞了再繞,有本來的熟悉、有意外的發現。
陶藝坊裡一格格木櫃展示德慈師父的陶藝作品。(攝影/蕭耀華,2016/8/4午)
記得第一次進陶藝坊,很幸運的看到慈師父在坊間,專注的做著陶藝。跟著上人最久的師父,在做那麼平凡的事,那麼容易被我遇到,那麼容易答應和我合照......記得當時一個小小的猜想,慈師父很歡喜做讓人歡喜的事!
每次去陶藝坊,總是抱著一點期待,一定詢問志工:慈師父在不在?最近幾次回精舍(因為疫情,快兩年沒回去了),在陶藝坊看不到慈師父,聽說身體微恙在休息。手上的《慈師父講古》,一直想請師父落款簽名,也因為幾次都沒見到,帶回精舍又帶回來......
上一次回去,從陶藝坊問到書軒,帶回了一個大大的陶藝作品,是慈師父陶藝坊做的宇宙大覺者。喜歡陶藝坊的陶藝品!喜歡慈師父!喜歡回家!
有一次回台灣,上人行腳在外,雖然已經在台北見到上人,還是想回精舍走走。陶藝坊間沒看到慈師父,卻意外的在文化走廊巧遇!師姊們看到慈師父,都很開心的和師父說說笑笑,我又大膽地詢問,可不可以照相?慈師父還是很歡喜的說:「好啊!」
二〇一七年,美國志工精進營,慈師父來開營,記得慈師父說:「真歡喜、蓋歡喜、足歡喜(臺語)」!台下一片笑聲回應,我們看到慈師父也是,非常、非常、自然而然的升起歡喜心啊!上人形容慈師父與慈濟人,與師兄弟們都很貼切互動,比上人更有貼切的眾生緣!
5月26日,慈師父捨報圓滿了這一生,慈濟人一致認同,慈師父很慈悲、很溫暖、很親切。啊,原來,「捨得,捨得,能捨才能得」,這個在陶藝坊收集到的小夜燈上寫的「靜思語」,正是慈師父做出來的得(德)!
慈師父念茲在茲:「第一代弟子,要徹底犧牲,吃人所不能吃的苦,忍人所不能忍...!」上人的教導,慈師父牢記在心,跟隨上人修行,就是那麼簡單的心!
做人做事要直心,要誠正信實。不論是第一位或新受證的弟子,上人教導每一位弟子要「誠正信實」!「誠正信實」,是二〇一七年,上人對回台參加精進營的美國弟子開示後,回眸再見時的叮嚀:「要誠正信實喔!」
上人說:「千般情、萬般愛,我們都要放下」,送走了慈師父,一切慈濟事,如常!照原定行程,做該做的事!
慈濟情、法髓緣,慈濟人都很相信。慈師父「跟上人有約」,發願「生生世世求懺悔,生生世世追隨上人」,一定還會回來慈濟;我們也要顧好自己的心,跟好、跟上,不論往者、生者,慈濟人都繼續向前行。
明蓁 恭敬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