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温嘉齊;攝影/溫嘉齊、簡淑絲
身邊的親友常常稱讚我的孩子,好乖、好棒、好能幹,甚至恭喜我擁有兩個懂事的女兒。在此,我很樂意分享我們這一家的故事,也整理出幾個「養出乖小孩」的方法。
◎稱讚代替責罵
教養孩子從來都不輕鬆,對我而言,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錢,而是我的時間、耐心與體力。
從孩子兩歲前,願意幫忙開始,就陪伴也教導她們做家事。天氣熱想玩水、玩泡泡,「洗碗」就是一個絕佳的時機,媽媽和小孩一人一條洗碗布,孩子洗完我再洗一次,孩子沖好水、我再沖一次,不怕洗不乾淨,邊玩邊做事,孩子沒壓力我沒煩惱。
一段時間後,我讓孩子試著一個人洗碗,我再回頭檢查,若過關了,我會給獎勵(零用金等);沒過關,就請孩子再洗一次。我會說出對孩子的肯定,也在親友面前稱讚,想藉由這些舉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打鐵要趁熱,趁著孩子想玩想嘗試,不要怕她們搞砸,享受歡樂又有高CP值的親子時光。
現在長大了,我們都能分工合作完成家事,兩個女兒隨著我養成節水的習慣後,再進一步教她們如何能用省水的方式洗碗。不論是一條抹布可以使用四次擦桌椅、刷洗衣服和鞋子、拆卸以及組裝電風扇、製作餐食等等,我都使用相同的方法,想要在微細之處培養她們的樂趣、細心、成就感和做事技巧。
◎在家停課不停學
5月18日突如其來的消息,停課不停學,讓高中以下的學子在家自學;在幼兒園上班的我也請了防疫照顧假。剛開始孩子們除了線上上課和寫作業以外,我也要求她們煮中餐和晚餐,例行的家事除了輪流洗碗、洗晒衣服還要打掃消毒。
孩子能夠用直刀和斜刀切出大小相仿的食材,見到他臉上有一滴汗水,實實在在地體會了煮菜的辛勞。
難得有空大掃除,兩個女兒整理房間、刷洗用具和鞋子、清洗餐袋等等。自由時間小寶貝喜歡吃點餅乾或零嘴,切水果時不忘留給家人們吃,小女兒喜歡跳舞、閱讀課外讀物、練習羽毛球發球或和姊姊一起做運動,當然也會看些卡通或影片。
餐後,與姊姊輪流洗碗,碗的底部也能洗得乾乾淨淨,並把碗筷排列曬乾;褲子鬆掉了,我趁機教她修改鬆緊帶,也教她縫製洋娃娃,偶爾念念美語故事給她聽,日子平淡卻充實。
回想那天我和小寶貝上頂樓,她親手種下青椒種子(之前多買的),還種了地瓜葉以及皇宮菜。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一起照顧植物,她把洗米水放在空瓶內,「我要帶飲料給它們喝!」
「你都沒有長高啊?」
「它口好渴喔!喝水喝得好快!」
「自然課本裡說,不可以用強烈的水柱直沖幼苗,澆水要澆在土壤上,在葉子上它喝不到。」
「你看它流出來的水就知道土壤有沒有流失,這三盆新種的植物流出來的水就比較混濁。」
女兒一邊澆水一邊說,身為媽媽,突然覺得小朋友好厲害喔!在學校有認真學習,老師若是聽到應該也會很高興。
不到十天,青椒冒出小苗,小女兒興奮地數了數總共十五株,皇宮菜和地瓜葉因為種在一起,莖長得很相似,她一時無法分辨,等葉子長大一點,我們就依照形狀和厚薄區分出來了。
種植的過程當中,我看見了孩子的想像力,豐富的情感,並將自然領域的知識靈活運用,也同時訓練語言表達。
◎親子共學感情增
其實生活也不是完全風平浪靜,有一天我不想女兒睡得太晚,叫她起床卻引來了下床氣,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摔枕頭,大哭又尖叫。
多虧我有先備知識,知道孩子有負面情緒很正常,無須大驚小怪,讓九歲的她安全發洩就好,敲門她不理,於是我繼續做自己的事情,一個小時後,她自己走出房門,一切又恢復正常了。
事後反思,孩子整日待在家中,沒有同伴也沒有操場,心情易怒,所以要體諒她;還有我可能太嘮叨,管太多了,也是原因。
3月底,兒童親子班戶外教學,温嘉齊師姊(左)與導覽志工一同欣賞大家的作品,包括了啄木鳥、綠繡眼、五色鳥以及麻雀。
我覺得自己和孩子們很親近,是因為我喜歡不斷地學習並且和她們分享,這樣生活才不會無趣。參加慈濟的大愛媽媽,我們一起唱歌學手語;參加兒童親子班,我們一起討論團康和戲劇;閱讀了證嚴上人的法語或是教育心理學的書之後,我們共讀好的句子。
也因為接觸許多善友,疫情期間,有機會觀賞師姊分享的影片《生生不息》,內容描述人類圈養動物,用各種方法讓牠們替我們工作,人們殺死並支解牠們,無視於牠們掙扎哀號,真的好殘忍!人類食物的選擇那麼多,非得要吃牠的肉、啃牠的骨嗎?真的應該靜下來思考。
◎茹素與眾生結善緣
自從疫情停課後,知道慈濟倡導素食,我們全家人就一直茹素到現在;如果因緣果報和六道輪迴不存在,那我們應該也沒有吃虧;倘若這一切都是真的,那我們將避免自己種下惡因。
吃牠半斤肉,將來還六兩,這是我所深信的,看見許多臺灣人愛拜拜,諸佛眾神難道不是希望我們有慈悲的胸懷,多多行善嗎?如果每天都能從口中,從餐桌上放生,不與眾生結惡緣,將有多麼美好!素食一樣可以營養充足,色香味俱全。
只要有心,定能一步步達成!我告訴孩子,積善之家有餘慶,我們不知道病毒何時會找上門,但是我們都希望自己能逃過一劫,吃素吧!能累積福報的!就算你還不相信六道輪迴,茹素也能減少地球暖化。
餐食注重配色和營養均衡,今天的菜單是四神湯、炒蘆筍、煎豆腐、薯餅和紅燒甜椒。
晚餐後,常常一家人圍坐,聊聊今天發生的事情,看看新聞或綜藝節目,偶爾討論偶爾歡笑,時間都控制在三十分鐘左右,這個凝聚感情的時光是很珍貴的。
「媽媽,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還是上班的時候?」
「我比較喜歡去幼兒園上班耶,都決定要走幼教這條路了,上班的話,小朋友遇到什麼問題,我都能幫助他們,現在沒去就幫不了了。」
「妳的願望很偉大呢!」
價值觀和信仰這些極為重要卻看不見的思維,在日常生活和親子對話之間,點點滴滴地流入孩子的心間。
在我打字的當下,看著孩子安靜又俐落地洗米切地瓜;能享受到這一刻,要感謝投胎來我腹中的乖女兒們,還有自己種下了正確的果實,現在才能看到它開花結果的樣子。
孩子是面鏡子,反映了父母的優缺點,我知道自己要改進的還有很多,有時聲色不柔和,還會堆積雜物等等。期待與孩子們一同進步,一同成長。也祝福所有的家長們與您們的寶貝和樂相處,家家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