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幸福星期一

0觀看次
A- A+

文.懿旖(新竹)

星期一,是學生、上班族一周的開始。有人遇上星期一,會苦著臉說又到了「Blue Monday」。在週末假期後,有「周一症候群」的人容易感到情緒低落、疲倦、提不起精神。然而對我來說,每個周一卻是我的Happy Monday,是我一周當中,最法喜,也是為自己充電的日子。

五年前九月的某一天,我接到一通來自日本的電話,是我慈青時代就認識的好朋友打來的。我們情同姊妹,慈濟路上互相扶持,延續了三十年的好交情。因緣帶著她去到了日本定居,也早我許多年受證為慈濟委員。電話中她告訴我,她要響應「遍地開花讀書會」活動,想發起「一朵花」(讀書會),並邀約幾位相識的好朋友一起線上共修,讀上人開示的「靜思法髓妙蓮華」。

「一朵花」讀書會有七位成員,在讀到富樓那尊者未來成佛的國土名「善淨」有七寶鋪地,於是讀書會又有一個小名「善淨七寶」。(攝影/懿旖)

我清楚記得那一天,路上行人寥寥無幾,秋日陽光溫柔的透過枝葉灑落。我坐在樹下的涼椅上,接聽了這通電話。聽到好朋友邀約的那一刻,我不知為何升起激動的心情,眼睛竟蓄出了淚水。

二○二○年初,新冠疫情把全世界攪得天翻地覆,面對未知的病毒,人人莫不惶恐不安,我的心情自然也大受影響,不知道這樣的局勢要維持多久。除了疫情帶來內心的不安,家中青春期孩子的學業和不穩定的心性,也讓我擔憂不已。當時內外交迫的我,其實心中有一個更大的遺憾和失落,那就是遲遲未能培訓受證成為慈濟委員。

1995那年,懿旖師姊全家移民至南非,大學時期跟著當地的慈濟人四處訪貧,是南非的第一代慈青。(攝影/張淑慧)

脫離慈青身分後,我一直努力的讓自己在慈濟路上不掉隊。我參加大愛媽媽、環保志工,從網路接收慈濟的新知大小事,讓自己能保持與慈濟接軌。無奈家業要顧,一直沒有因緣能夠培訓。雖然有參與社區志工,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好似隔靴搔癢。

於是當好朋友邀約我一起讀書的那一刻,我的眼淚告訴了我:「對!我需要的就是這個!我需要的是法,我需要的是更貼近上人的心!」

因為參與讀書會,讓我得以更貼近上人的心!這條慈濟路不再覺得若有所失。(攝影/懿旖)

讀書會的成員,除了我的好朋友之外,其他人我統統不認識。我開始學習使用Zoom會議軟體,線上認識了幾位素面謀面的讀書會好友,她們都是經由好朋友的介紹而一起來讀書;有幾位是住在日本的慈濟委員,也有住在香港、新加坡的朋友。每周一上午九點,我們準時上線,共同研讀上人講解的《法華經》。

線上的讀書會好友大多素未謀面,但每周一上午九點,我們準時上線,共同研讀上人講解的《法華經》。(攝影/懿旖)

從〈序品〉開始,一人分享一集;讀完〈序品〉一百八十五集,我們接著讀「法華七喻」,再回過頭從第二品〈方便品〉讀起。這是我第一次認真讀一部經典,從佛法的浩瀚中看見自己的渺小,還有這麼長的路要學、要修,卻也更堅定了我的道心。

我們除了分享法,也分享生活點滴。每一年的年底,我們會自選一個代表字,代表對來年的期許與展望。讀書會頭一年的年底,我選的字是「證」。我請讀書會的姊妹們為我祝福,因為我想要培訓、受證。

年度自選代表字,代表對來年的期許與展望。讀書會的頭一年底,我選了「證」字,請姊妹們祝福我順利培訓、受證。(攝影/懿旖)

日子走著走著,讀書會來到今年九月,滿五年了。開始讀法以後,我的身心都往著更好的方向前進:疫情結束了,我的心安穩了、孩子也成熟懂事了。更令我感恩的是,我如願受證成為慈濟委員。

五年來,我與讀書會的成員們培養出好默契。我們見證了彼此的喜悅與哀傷;我們一起在鏡頭前大笑或拭淚;我們真誠的分享心裡話,常常在線上聊到欲罷不能。我也成功「蒐集」到與每位「網友」相見歡的時刻,不管是我去日本或是她們來臺灣,第一次實際見面卻毫無生疏感,因為我們已經是共享生活與法味的法親好姊妹。

五年來,我們一起薰法,也見證了彼此的喜悅與哀傷,從素昧平生到成為共享生活與法味的法親好姊妹。(攝影/懿旖)

回顧讀書會過往的點滴,在線上的彼此都感動到落淚,不但覺得自己有所成長,也更深深覺得:能一起讀法真的好幸福!我們無數次的發出喟嘆:「上輩子肯定已經結了好緣,相約這子要一起讀法!」我們更是許下心願,要一起讀法讀到白頭、讀一輩子、讀生生世世!

讀書會四週年紀念,期許一起讀法讀到白頭、讀一輩子、讀生生世世!(攝影/懿旖)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