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棉被裡的陰影

0觀看次
A- A+

文.懿旖(新竹)

每逢農曆七月,路邊騎樓長桌擺滿各式零食、罐頭、臉盆、毛巾,人們手持香柱,低聲祈念,向空中祭拜「好兄弟」。(攝影:蕭麗珍)

八月的陽光刺得讓人睜不開眼,柏油路面熱氣蒸騰。路邊店家在騎樓下擺起長桌,桌上放滿各式零食、罐頭、臉盆、毛巾......人們手持香柱,嘴裡念念有詞,向著空中祭拜「好兄弟」。一縷縷白煙,裹挾著恐懼、不安或討好的心思,隨著手裡那柱香的白煙上升、釋放。

一旁的金紙簍火焰熊熊,炙熱的浪潮不斷翻湧。人們在烈日下摺著紙錢,顧不及擦拭滴下來的汗水。簍中火焰越燒越旺,熱氣與陽光交織,煙霧燻得眼睛看不清楚,整條街似乎被烤得通紅。

每逢農曆七月,新聞或網路媒體總會推送「鬼月十大禁忌」、「鬼門開小心抓交替」、「極陰鬼月要當心」之類的話題。從前的我,總會被恐懼籠罩整整一個月。

農曆七月是佛陀的歡喜、吉祥、孝親月,雙和靜思堂舉辦祈福會,期待帶動人人茹素護生、回饋社會,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一起落實真正的「普度」。(攝影:林文質)

小時候,一年之中最害怕的月份就是農曆七月。每到國曆七月底,我一定翻開月曆,查看農曆七月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忐忑不安的心情,隨著鬼門開的日子愈加沉重。白天玩耍時或許能暫時忘記,但夜幕低垂之時,便會想起各種鬼故事,讓我害怕得神經兮兮,連睡覺都成了最痛苦的時候。

悶熱的夏日晚上,我蜷縮在被子底下,不敢露出頭和腳,深怕半夜會有「鬼」來咬我的腳趾。想著想著,腳底彷彿真的涼颼颼的。儘管全身大汗淋漓,悶在棉被裡幾乎沒法呼吸,卻也只敢拉著被子一角,想辦法將棉被弄出一條小縫,把鼻子湊近,好好吸幾口外面的空氣。

就這樣伴著恐懼入睡,夜夜膽顫心驚地熬過整整一個月,直到鬼門關的那天,才覺得如釋重負。年復一年直到長大,我慶幸有好因緣接觸到正信佛教,才明白原來農曆七月並不是「鬼月」,而是佛教中的「歡喜月、吉祥月、孝親月」。

七月吉祥祈福會,梵唄結合AR科技,讓天女散花、天龍八部來到現場,呈現佛陀時代「結夏安居」場景,引導人人聞法精進,得法歡喜。(2024/08/24;攝影:李彥緰)

佛陀時代有「結夏安居」,由於印度夏季炎熱,蟲蛇出沒,僧眾於農曆四月十五日起閉關三個月,專心聞法修行。至七月十五結夏圓滿之日,稱為「佛歡喜日」。同時,佛陀的弟子目犍連尊者因母親生前造惡業,墮入惡鬼道,受盡痛苦。佛陀指示在農曆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供養十方僧眾,以此功德超度母親。 因此,農曆七月也象徵著「孝親月」。

慈濟多年來積極推動「正信普渡」的觀念,期盼社會能轉迷信為正信──不燒紙錢、不殺生,而以虔誠齋戒、護生,才是真正的普渡。各地慈濟聯絡處亦邀約鄰里民眾,用虔誠一念心,以清淨蔬食獻供祈福,讓大眾體會農曆七月是一個充滿祥和與虔誠氣氛的吉祥月。

農曆七月常被認為「鬼月」,中元節的普度習俗也偏離其為「救倒懸」之真義;唯有造福才能得福,以福氣推開邪氣。(攝影:周幸弘)

上人曾開示:「農曆七月,在華人社會總不離鬼神之聯想,被認為是『鬼月』;於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的『普度』習俗,也偏離其為『救倒懸』之真義──給予貧寒、飢餓的人溫飽,即如解救被綁縛倒吊的迫切之苦。為了個人求福保平安而殺害許多生靈作祭祀,沒有任何幫助,反添業障;唯有造福才能得福,以福氣推開邪氣。」

鬼門開或鬼門關,其實在於自己的心。當自己的心魔出現,做出害人不利己的事,不也等同於打開鬼門?世間的鬼,其實就躲在人心;而神佛菩薩,也同樣可以從心而生。「疑神疑鬼,是自心開鬼門;心正印正,則邪魔不侵。」這句話,是我接觸正信佛教後的體悟。如今,農曆七月在我心中,已不再是陰森恐怖的鬼月,而是充滿善念的吉祥月。

想起小時候那個蜷縮在棉被裡、滿頭大汗的自己,我忍不住莞爾。當年的恐懼,如今看來,不過是無知的陰影。當恐懼被理解取代,當迷信轉為正信,心中有光,哪裡還有鬼影?

童年的恐懼,如今不過是無知的陰影。當理解取代恐懼,迷信轉為正信,心中有光,哪裡還有鬼影?(攝影:魏國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